ck对照全名英文叫什么
最近,张大夫遇到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他的病例颇具启示意义,尤其在这个特殊时期,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这位患者来自河北省唐山市,他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并未出现胸部不适的症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进行了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发现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异常升高。基层医院的医生警觉地意识到可能是心肌炎,并建议他立即前往大型权威医院就诊。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病例介绍。
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迅速前往当地最负盛名的医院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包括心肌酶谱、心电图、心脏彩超以及肌钙蛋白检测。结果显示,仅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这一指标显著上升,其他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肌钙蛋白也未升高。而且令人费解的是,这种升高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多次复查均显示较高的水平。当地医生坚持认为患者存在心肌炎,然而张大夫对此持有不同看法。
持续升高的肌酸激酶同工酶
我认为,应该建议患者前往更有实力的大医院,采用“质量检测法”再次复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因为存在一种可能性,即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持续异常升高,不伴随其他检查异常,可能是由于当地医院所采用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方法所致。
谈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我们必须详细探讨其历史和作用。作为心肌酶谱中对心肌损伤特异性最高的检测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在诊断心肌炎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心肌酶谱听起来很专业,但其包含的其它几个指标并不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在判断一个人是否因病毒感染产生心肌炎时,我们更多地关注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
关于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检测,各大医院主要使用两种方法:容积测量法和质量测量法。容积测量法在国内使用较早,范围广,但其存在一定缺陷。少数人在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差,持续显示升高结果。而质量测量法则是一种较为准确的检测方法,但使用较少,主要在大医院中进行,并不普及。对于使用容积测量法显示异常升高的患者,我们可以考虑使用质量测量法来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际临床中,心内科医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平时肌酸激酶同工酶持续较高且原因不明的患者。他们可能被频繁误诊为心肌炎或心肌缺血,甚至长期服。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应该意识到可能是检测方法的问题。对于那些怀疑检测方法导致误差的患者,可以前往有条件的医院使用质量检测法再次复查肌酸激酶同工酶。
本文中提到的患者最终通过质量检测法复查肌酸激酶同工酶,确认没有问题,原来是容积检测法的误差所致。这一结果让所有人松了一口气,患者也免于长期服和担忧。
希望张大夫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特别是在新冠退潮后,人们关注自己是否存在心肌炎的时期,能够给有类似情况的人们带来启示。如果大家对此仍有疑问,可以观看张大夫昨天发布的解读视频,其中进行了更详细的解读。更多健康知识,可以查阅我下方的专栏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