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名字是怎么来的?它背后的故事可长了!


“厘米”这个名字的由来,确实蕴含着一段漫长而有趣的历史。它源于欧洲,具体来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对度量衡体系进行改革的结果。在革命之前,法国以及欧洲大陆的度量衡系统极为混乱,各地使用的单位不同,大小各异,严重阻碍了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新生的法国政府决心建立一个统一、科学、简明的度量衡体系,以取代旧有的混乱制度。1790年,法国国民公会委托一个委员会来制定新的度量衡标准。这个委员会由多位科学家组成,包括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讨论,委员会决定以地球的子午线长度为基础来定义长度单位。他们测量了从北极点到赤道的子午线弧长,并将其分为10,000,000个等份,每一份被称为“米”(meter)。米这个单位被确定为新的基本长度单位,旨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化。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米这个单位有时显得过大。为了方便日常使用,人们需要更小的长度单位。因此,科学家们决定将米进行进一步细分。他们将1米分为100个等份,每一个等份被称为“厘米”(centimeter)。这里的“centi”来源于拉丁语中的“centum”,意为“100”。因此,“厘米”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它等于1米的百分之一。

这一改革不仅统一了法国的度量衡,还逐渐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随着国际单位制(SI)的建立,厘米作为长度单位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工程、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它成为了连接宏观与微观世界的重要桥梁,也是人类追求精确和统一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