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古诗的注释及译文断句
野望改编版本
作者独自漫步在东皋之地,夕阳西下之际,他驻足远望,心中不禁涌起一种徘徊迷茫的情感。
远眺四周,树木都披上了秋天的衣裳,山色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更加苍茫。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马载着猎物归来,一幅田园生活的宁静画面展现在眼前。
环顾四周,却无相识之人。作者不禁感慨,长歌一曲,怀念起古代的采薇隐士,心中充满了孤独与惆怅。
注释
东皋:一个地名,代表着作者的隐居之地。
薄暮:指傍晚时分,夕阳余晖之际。
徙倚:徘徊,彷徨的意思。
落晖:夕阳的余晖。
犊:小牛,这里指代牛群。
禽:猎获的鸟兽。
采薇:古代隐士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食野菜薇而生活,后成为隐逸的象征。
作者介绍:
王绩(约公元589年-约公元644年),字无功,号东皋子。他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王绩的诗歌质朴清新,承前启后,在诗歌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他的诗作多以田园山水为题材,抒发自己的闲适情怀和归隐之志。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影响。
详解:
首联描述了作者在东皋之地远望的情景,景中含情,展现了作者的迷茫与徘徊。夕阳的余晖洒满了大地,作者独自一人站在这里,心中不禁涌起一种孤独与迷茫的情感。这两句诗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颔联则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林景色,进一步烘托出作者的孤寂与苦闷的心情。层层叠叠的树木染上了秋天的色彩,山峦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更加苍茫。这种萧瑟静谧的秋景与作者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形成了呼应。颈联则通过描绘牧人和猎人的活动场景来衬托作者的孤独与寂寞之感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马载着猎物归来一幅田园生活的宁静画面然而作者却感到孤独无依只好借古抒怀尾联中作者引用了古代采薇隐士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惆怅之情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整首诗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生动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苦闷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习题练习答案:
1. 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是: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 《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 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 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 下列对《野望》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选项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应改为颔联和颈联运用的是白描的手法。
6. 对《野望》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选项诗人在傍晚时分看到的景物还有犊应选C项“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但并未真的想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针对首联颔联的分析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一下本诗的颔联。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秋天傍晚的景色树木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山岭都披上了落日的余晖通过景物描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惆怅之情情景交融。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身边没有相识的朋友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借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的典故抒发了自己隐逸山林之志和孤独惆怅之情。 描绘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呈现的画面举目四望山林间一片秋色树叶被染成金黄或深红远处的山脉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壮美而静谧给人一种宁静而惆怅的感觉。请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