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得山茶一树花:弘一大师在日本的创作与生活

在遥远的1906年,李叔同先生赴日本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绘画和音乐。期间,他独立编印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将其在日本印刷后寄回国内发行。虽然该杂志只出版了一期,但其涵盖的图画、插图、乐史和乐典等内容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这本杂志的封面设计和水彩画均出自李叔同之手,署名“息霜”。

1910年,李叔同先生学成归国,在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担任图案科教员。之后的几年里,他游走于上海城东女学、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担任音乐与美术教师。他还积极参与南社等进步诗歌团体,并担任《文美杂志》和《太平洋画报》的文艺编辑和主编。

李叔同先生不仅是近现代的启蒙音乐家和乐歌作家,也是我国“学堂乐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留学日本期间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近百首填词和选曲配词的作品。这些歌曲被收录在丰子恺和裘梦痕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并连续再版十次,成为教学歌曲集中传播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的作品之一。丰子恺在这本歌曲集的序言中高度评价了李先生的才华:“李先生拥有深大的心灵,兼具文才与乐才,当时能兼作词曲者,唯有李先生一人。”

除了音乐创作,李叔同先生还根据日本石原小三郎的《西洋音乐史》,撰写了介绍音乐大师贝多芬的文章《乐圣比独芬传》。他还亲自用炭笔绘制了“乐圣比独芬像”,成为第一位向国人介绍贝多芬的人,并尊称他为“乐圣”。

在众多歌曲中,李叔同先生的《送别》是最为流传的一首。这首歌曲被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选为插曲和主题歌,经过时间的沉淀仍广受欢迎。著名歌手朴树在翻唱《送别》时曾感慨道:“如果歌词是我写的,我当场死那儿都可以。”这首歌曲不仅展现了李叔同先生的艺术才华,也传递了他对人生、离别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