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读cui还是shuai


在五服之内的亲属,依然被视为直系亲属,这是民间普遍存在的亲属关系评判标准。那么,究竟何为“五服”,它是否与服装有关呢?

其实,“五服”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是由周公旦创立的一种丧服制度。它指的是家中有人去世时,亲属们所穿的丧服及其相关规范,涵盖了穿着方式、服装种类以及穿着时间等。这一制度自周朝以来,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都被严格遵循。

在现代,当家中亲人去世时,近亲属需进行哀悼仪式,俗称“披麻戴孝”。这里的“麻”指的就是麻布。根据周公的丧服制度,丧服分为五个等级: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些等级的划分主要是根据麻布的质地、处理方式以及服饰的制作工艺来决定的。

斩衰的“衰”字读作(cui,音同崔),使用未经处理的粗糙生麻布制作,边缘不加修饰,直接砍削而成,用以体现极度悲伤的情感。随后的齐衰(读作音同资崔),则是用经过处理的较粗糙的熟麻布制作,边缘经过剪裁并缝制。接下来的大功、小功和缌麻等级,则依次使用更为精细的熟麻布,制作流程相似,但质量逐渐提高。

除了布料和服饰制作的区别外,丧服的穿着时间也根据与死者的关系亲疏、辈分以及身份地位等因素有严格规定。例如,“服丧三年”中的三年实际上是指25个月。这一制度的存在是为了体现社会等级和差异,包括内外之别、亲疏之分、长幼之序以及贵贱之别。周公认为,通过血缘、辈分和地位形成的等级制度可以使整个社会有序运转。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礼法以及礼制,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仁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