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字简笔画大全有哪些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公众印象中的刘海粟,不仅是画家,更是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美专的创立人之一。他的艺术生涯贯通中西,甚至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拓荒者”和“近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近日,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推出两大展览——“文字证源——刘海粟书法研究展”和“印说海粟——刘海粟用印研究展”,向我们展示了刘海粟从书法篆刻的角度研究和解读艺术的人生历程。
回溯刘海粟的生平,1896年他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家境殷实。其父亲年轻时曾参加太平天国,后经营。母亲则是清代嘉道时期的家、文学家、书法家洪亮吉的后代,成为刘海粟文艺方面的启蒙老师。
刘海粟6岁进入家塾学习,10岁进入常州绳正书院,14岁学习绘画,15岁便开始在常州开办图画传习所。他与乌始光等人在上海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成为他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1921年,他与康有为结识,跟随康门游学问字,对其艺术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览通过时间线索,将刘海粟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展品包括其书法、绘画、文献以及收藏品等,展现了他个人艺术风格的也强调了近代艺术发展所具备的抽象性和写意性表达的趋同,以及艺术深受书法性审美品格主导的影响特点。
谈及刘海粟书法的早期阶段,不得不提及与康有为的相识。康有为的书法集汉隶北碑南帖之大成,对刘海粟的书法道路产生了坚实基础。刘海粟初学“康体”,已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可见其受康师的影响之深。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吴昌硕、赵之谦、何绍基等晚清书法大家的作品,他们都是刘海粟的收藏和学习的对象。他们的书法都带有“金石气”,也可见刘海粟的收藏和书法和绘画用笔的关系。
除了书法,展览还展示了刘海粟临摹的苏轼《寒食帖》和米芾的书法,以及他在绘画中的书法用笔。近40年后,刘海粟在吸取了米芾体势和笔意的融入了碑学的雄健沉厚。他对书法用笔的理解也融入了他的绘画用笔之中。
上海美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备受关注。李健是沈周和文徵明的追随者之一,他的教学理念和作品深受传统文人典范的影响。展览中展示了李健与刘海粟合作的《临沈石田人物图卷》,揭示了上海美专画教学的传统文人理念。展览还展示了上海美专其他老师的教学理念和作品,如方介堪、朱复戡等。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上海美专画教学的风格和特色。这一系列成果都体现了刘海粟对美术教育体系的贡献和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也在他晚年融汇中西的艺术实践中得到了体现和发展。“文字证源——刘海粟书法研究展”中的一些作品上的用印与“印说海粟——刘海粟用印研究展”相呼应体现了他的艺术观点和与美专教学的关系。此外展览还通过一系列作品展示了刘海粟从美术教育体系回归艺术创作后的艺术融合之路以及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成就此外还展出了一系列珍贵的历史文献和艺术珍品展示了他的艺术追求和思想精髓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晚年提出的以书法用笔入画不仅仅体现在画中他的油画笔触也倾向于金石用笔的苍茫浑朴他的油画作品中涂写也具有写意的气韵和动感这也体现了他在艺术领域的创新精神和卓越成就总的来说这次展览不仅是对刘海粟艺术的致敬也是对上海美专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回顾和展示更是对近代艺术教育和艺术发展的思考和探索通过这一展览我们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刘海粟的艺术成就和思想精髓为未来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以上就是关于此次展览的相关内容如有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请查阅相关资料或前往展览现场进行参观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