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来源简介20字左右


董婧宸教授解读秋分节气与汉字文化

远古时期,人们通过观测太阳确立了二分二至。其中,“春分”与“秋分”是二分的代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分,别也。”秋分因昼夜平分而得名。“夏至”与“冬至”则构成了二至,象征着昼夜时间的极长。这些天文节点的确立,为二十四节气打下了基础。

《尚书·尧典》记载了秋分的星象:“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在这一天,夜晚与白昼的时间相等,黄昏时分,虚宿在星空中显现。秋分也与中秋有着紧密的联系,一同构成了秋季的重要时刻。

从汉字的角度来看,“秋”字在古文字中的字形多样,反映了人们对秋季的深刻理解和观察。如甲骨文的秋字,形象展现了以火驱蝗的场景,与耕种经验紧密相关。《说文解字》中提到:“秋,禾谷熟也。”禾代表了秋天丰收的谷物,体现了人们对农业收获的喜悦。“秋”字也与肃杀、愁绪等情感相联系,秋天的到来,总能唤起文人墨客的悲秋之情。

秋分在阳历的交节日期为每年的9月22日至24日,也被称为“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开始冬眠的准备,河流湖泊逐渐干涸。《礼记·月令》详细描述了秋分的物候特征。而在诗词中,也留下了古人对秋分时令的观察和思考。例如杜甫的《晚晴》描绘了山间澄澈的景色,谢逸的《点绛唇》则描绘了圆月当空、丹桂飘香的景象。

传统节日中,春分、夏至等节气是根据太阳观测而设,元宵、中秋等节日则与月亮有关。在历法中,秋分与中秋的日期常相近。在民俗上,中秋是赏月的节日,而秋分则是皇家祭月的时刻。明清两朝的皇家会在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冬至祭天、夏至祭地的重要场所进行仪式。

麦秋时节是五谷丰收的时刻。正如刘禹锡在《秋词》中所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分不必带有悲秋的情怀,我们应该以灿烂的笑容迎接美好的秋收。让我们一同欣赏秋季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恩赐。文章来源于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