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映是动词吗还是名词呢


春雨绵绵不断,虽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些许不便,但正是这如油的春雨,无声地滋润着大地,让田间的庄稼茁壮成长。每当乡间的插秧季节来临,一幅繁忙而和谐的画面便展现在眼前。正如杨万里在《插秧歌》中所描绘的那样,田间的丈夫抛秧,妻子接手,孩子们也参与其中,拔秧插植。家中有人在烧火煮饭,人人忙得不可开交。

古代的诗人们多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常常到田间地头观察,用诗的语言赞美他们的勤劳和朴实,并从其中感悟生活的道理。下面分享两首关于插秧的七言绝句,一首是出自宋代才子之手,擅长写景;另一首则是五代高僧所作,重在阐述禅理。

先来欣赏宋代虞似良的《横溪堂春晓》:

在这首诗中,虞似良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插秧的景象。在如烟的细雨中,一把秧苗插入水中,瞬间焕发出勃勃生机。和煦的春风将稻田染成一片碧绿,广阔的田野仿佛被染成了一幅巨大的画作。白鹭在天空中飞翔,却找不到可以休息的地方,展现出乡村的热闹与生机。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农忙时节的热闹场景,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再来读五代高僧布袋和尚的《插秧诗》:

布袋和尚以禅者的智慧,借插秧这一平常劳动,阐述了深刻的禅理。诗中提到,秧苗插满水田,低头便能看见水中的蓝天和白云。这不仅是眼前的景象,更是内心的映照。只有内心清净无尘,才能洞察世界的本质。布袋和尚也告诫世人,要专注当下,排除杂念,才能领略到内心的宁静与喜悦。而最后两句“退步原来是向前”,更是禅意的体现,寓意人们在修行过程中要以退为进,懂得放下才能得到更多的道理。

这两位诗人虽然时代不同、风格各异,但都通过插秧这一平凡劳动,展现了各自的才华和哲理思考。虞似良的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热闹与生机,而布袋和尚则借插秧表达了自己的禅悟和人生智慧。这两首诗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感受其中的意境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