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其一其二的停顿


3. 北宋 苏轼的《琴声思考》

若说琴上蕴琴声,为何匣中不鸣响?若言声出于指头,为何君指上未闻音?

注释:①若:如果。②何:为何。③君:尊称,您。

解读:苏轼此诗以琴声为载体,探讨了艺术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美妙的琴声是琴与人的手指相结合的结果,没有琴的客观存在,就没有琴声的来源;同样,没有高超的演奏技巧,也无法产生美妙的音乐。此诗从哲理角度阐释了艺术创造中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从禅理角度来看,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形象说明了琴声是琴与指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无论琴还是指,都具备发出琴声的可能性,但单独存在却无法产生美妙音乐。只有当两者结合,才能产生优美的琴声,揭示了“有无相生”的。对我们而言,要想在事业中取得成功,除了客观条件,还需主观上的努力和奋斗。

4. 南宋 朱熹的《时光如梭》

青春易逝学难成,每寸光阴都值得珍视。未觉春梦已逝,阶前秋叶已落。

注释:①青春易逝:美好的青春年华很快会消逝。②每寸光阴:指的是时间的重要性。③春梦已逝:美好的时光已经流逝。④阶前秋叶: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

解读:朱熹此诗告诫年轻人时光易逝,要珍惜每一刻时间。诗歌以生动的比喻,告诫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不要让美好的时光悄然溜走。

5. 南宋 朱熹的《读书有感》

其一 半亩方塘如镜开,映照天光云影来。试问池塘何以清?源头活水不停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涨,巨舰轻盈似羽毛。昔日费力难推移,今日自在随流荡。

注释:①方塘:像鉴一样可以照人的大盆或池塘。②天光云影: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中。③池塘何以清:问池塘为什么如此清澈。④源头活水:比喻知识不断更新和发展。⑤昨夜江边春水涨:形容春水上涨的情景。⑥巨舰轻盈:大船在春水上涨时变得轻盈。⑦费力难推移:形容浅水时行船困难。⑧自在随流荡:形容船在水中自在游荡。

解读:第一首诗描绘了读书的体验,表达了事物形象与哲理的结合。池塘的清澈象征着知识的清澈,源头活水则代表着不断学习和探索。第二首诗以泛舟为例,表达了学习的道理。春水的上涨使得巨舰轻盈,象征着知识的积累使得人生变得更加轻松自如。两首诗都富有哲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