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遏行云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二月的夜晚,在石家庄的会堂里,天津评剧院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评剧盛宴——《金娥》。当晚,剧场内的氛围热烈而庄重。
灯光映照下,舞台上的琴弦,伴着演员曾昭娟身着翠衫的亮相,全场观众为之屏息。曾昭娟,这位戏剧“二度梅”的获得者,一开口便震撼全场。她的嗓音醇厚而富有感染力,引得老戏迷罗会改兴奋地评价:“这就是咱沧州人的味道,唱得真好!”
这一晚,是为了迎接2024年春节而特别策划的“十台大戏贺新春”系列演出的一部分。天津评剧院远道而来,为河北的观众带来改编后的经典大戏《金娥》。
随着剧情的展开,曾昭娟饰演的金娥在舞台上展现出深情厚意。她的唱腔催人泪下,既展现了评剧花派的特点,又融入了她个人的独特创新。在评剧传统主奏乐器板伴奏下,鼓板的鼓点仿佛直达人心,使观众深入感受到金娥的内心世界,仿佛亲身置身于故事之中。
评剧源于河北唐山,经过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从地方说唱艺术成长为的第二大剧种。老一辈评剧艺术家如马泰、韩少云、花淑兰和筱俊亭等都在唐山接受了艺术的熏陶。《金娥》便是改编自评剧花派经典剧目《半把剪刀》。这部作品是花淑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同名甬剧改编而成,几十年来成为花派的代表剧目,并在戏剧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演出当晚,现场观众热情高涨。他们被《金娥》的新旧交融所打动,被感天动地的母子情感所感动。观众们表示,《金娥》保留了《半把剪刀》的经典唱腔,同时融入了时代气息,更加贴近当下的审美风格。剧中的“投河”“认子”等场景更是令人动容。
面对热情的河北观众,曾昭娟激动不已。她希望通过京津冀三地的戏曲交流,让大家过一个快乐的戏曲年。她说:“过大年,听大戏,听好戏!让我们共同期待戏曲艺术之花在春天里迎春盛开。”
这场评剧盛宴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文化的交流。通过关注河北新闻网,您可以随时了解河北的最新新闻和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