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入胜也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宋代的长虹笼罩洛阳城,圣朝的喜庆无边。
士民如潮,商贾繁华,震泽的波澜成为锁钥之地,胥免渡依靠桥梁。贤侯的政绩超越千古,杜预的功名更显荣耀。这些描绘的场景,摘自珍藏于日本市立博物馆的清乾隆五年“姑苏版”画作上的题跋。配合美轮美奂的画面,展现了苏州当年的繁华昌盛。这张画作不仅是版画版的“姑苏繁华图”,更是苏州文化的璀璨展现。
这幅画作名为《姑苏万年桥图》,尺幅超过一米,气势恢宏,精美绝伦。在苏州美术馆策划主办的《姑苏繁华录——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特展》上,这幅画作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它传递的信息是多重的,不仅让我们窥见当年苏州和江南的富庶与风华,也能读出苏州和江南文化的璀璨与雅致。
《姑苏万年桥图》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苏州能工巧匠所制版画的巅峰之作。它不仅是“考究日用”之物,更是艺术史学、广义历史学、人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宏观视野的转化工具。通过这幅画作,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并尝试阐释许多更富意义的问题。
苏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而自唐宋以降,苏州便成为江南文化风雅的代表。在明清两代,苏州更是风华绝代,成为中外瞩目的焦点。著名学者李伯重认为,明清苏州是一个以府城为中心,郊区市镇为外延的特大城市。在清代中期,苏州人口达150万人以上,成为江南的经济和对外贸易中心。
苏州版画或姑苏版,源于雕版印刷,特别是刻印书籍中的版画插图。在明代万历以后,印刷业在苏州兴起。这一时期,欧洲传教士来到,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欧洲铜版画的影响。苏州版画工匠充分吸收欧洲铜版画的排线法,创造了仿泰西笔法的独特风格。由于许多苏州商人和工匠在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上半叶间前往日本长崎居住,苏州版画也影响了日本的浮世绘。浮世绘再影响了欧洲印象派,形成了跨越东西的艺术交流链。
为了推动苏州版画重回市民生活,苏州美术馆和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积极开展了学术研究、收藏、展览及公共教育等工作。他们藏有康乾嘉时期的“姑苏版”作品多件,并举办了多次展览,引起了热烈关注。今年春节,他们还将主办《庚子年新春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年画联展》,让年画重回市民生活。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使得苏州版画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心灵的召唤。
《姑苏万年桥图》等苏州版画作品展现了苏州和江南的醇美意韵,是东西方文化的链结。它们不仅传递了文明的讯息,也让深美的祈愿穿越广袤的陆地和海洋。这些画作不仅是画,更是时代的印记、文心、召唤,它们凝固时光,照亮生命,成为永恒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