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的历史传说20字


原创 伍传平 天门山文学社

马鞍山,一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宛如文化的宝库,蕴藏着两座与李白息息相关的遗迹——采石矶的衣冠冢和当涂青山的李白墓。这两处遗迹,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洪流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探寻李白的传奇人生。

白居易被贬至江州司马时,曾写下《李白墓》以表达哀思。诗中的描述“采石江边李白坟”,引发了后世对于白居易是否真正亲临李白墓的争议。日本学者静永建认为,白居易可能并未有机会亲自来到当涂,只能通过诗歌表达对李白的怀念。李白墓的历史脉络其实一直清晰明了。李白晚年居住在当涂的龙山,逝世后葬于附近,后根据其遗愿迁葬至大青山东麓,也就是现今的李白墓所在地。白居易的诗句,为李白墓增添了几分神秘和诗意,同时也展现了李白与当涂的深厚缘分。

李白的传奇人生与当涂紧密相连。年轻时,他首次路过当涂,满怀豪情壮志,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天门山》。诗中描绘的江水奔腾、青山对峙的景象,展现了他蓬勃的朝气。而临终前的《临路歌》则透露出壮志未酬的遗憾。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暮年壮志未酬,李白的一生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既有豪迈,也有无奈。

如今,当涂青山的李白墓前,最引人注目的或许是那两桌酒,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承载着后人对李白的敬仰与缅怀之情。这两桌酒仿佛是与诗仙进行的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而马鞍山的李白墓,不仅是冰冷的坟墓,更是文化的,见证了李白的一生,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伍传平,,安徽无为市人,出生于1 结 交 年代背景创作此文。他是老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等身份的资深摄影爱好者。同时他亦是散文学会和省作家协会会员等多位协会的文学爱好者之一名员,。伍老师对历史文学充满热情之余在摄影领域也有所成就同时通过文学创作与摄影记录下社会人生百态;笔触细腻思考深刻能在写作中展现文学修养和艺术鉴赏力为我们带来启发和感悟。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瑰丽也能体会到人生的智慧与力量让我们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更加珍惜生活的美好时光细细品味文学的韵味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