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下句歇后语是刮目相看,形容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这句歇后语,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一段时间不见后,再次相见时发现对方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以老眼光看待的情景。它源自于东晋时期文学家陈寿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当时,吕蒙在孙权的支持下,通过刻苦学习,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变得博学多识。鲁肃在与之相交后,深感吕蒙的变化之大,不禁感叹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这句话后来便演变成了一个常用的歇后语,用来形容人们在一段时间不见后,再次相见时发现对方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以老眼光看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些人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默默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我们再次与他们相见时,会发现他们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再以过去的样子来认识他们。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像鲁肃一样,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欣赏他们的进步,并给予他们应有的肯定和鼓励。

同时,“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也提醒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我们不不断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这句歇后语不仅描绘了人们变化的情景,也提醒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