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支右绌的出处和解释: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它到底啥意思?


“左支右绌”这个成语,其出处可以追溯到《史记·项羽本纪》。在描述项羽与汉军对峙,尤其是在彭城之战中,项羽的军队面临汉军的夹击,显得非常吃力,兵力分散,难以应对。原文中并没有直接出现“左支右绌”这个词,但后世根据当时项羽军队的困境,提炼出了这个成语来形象地描述这种状况。

解释“左支右绌”的意思,它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或应对困难时,显得力不从心,左遮右挡,顾此失彼,非常吃力。这里的“支”指的是支撑、抵挡,“绌”指的是屈曲、受挫。整个成语描绘了一种在多方面受压、多方面受挫,难以同时应对的窘境。

简单来说,“左支右绌”就是形容一个人在应对多方面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处处碰壁,非常吃力。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的无奈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