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贺知章第二首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之一,共两首。第一首题为《回乡偶书》,第二首题为《回乡偶书二首》。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美好回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家乡生活的关注和对命运的忧虑。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贺知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豪放洒脱著称,被誉为“诗仙”。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据传贺知章晚年回到故乡越州,看到家乡的变化和的疾苦,心中感慨万千。他写下了这两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现在,我们来回答你的问题:

回乡偶书贺知章第二首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和追求。诗人自称“楚狂人”,意指自己不受世俗束缚,自由自在地追求理想。他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表示他即将离开故乡,踏上新的旅程。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五岳寻仙的情景。他不畏艰难险阻,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以其秀丽的景色而闻名,诗人站在山顶,俯瞰四周,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屏风九叠云锦张,形容庐山的云彩如同精美的屏风,层层叠叠,色彩斑斓。

诗人通过描绘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等壮丽景象,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即想要穷尽千里目力,更上一层楼,达到更高的境界。

《回乡偶书》第二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通过对庐山的描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