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古诗20首
一、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的哀愁与慰藉探索
清明时节雨绵绵,路上行人愁绪深。
借问何处有酒家?牧童指向杏花村。
这首诗以短短的二十八字,生动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凄凉氛围和行人内心的悲痛。细雨如丝,增添了哀愁的氛围,路上的行人神色凝重,仿佛被悲伤笼罩。“欲断魂”三个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痛失亲人、内心极度痛苦的状态。在这悲伤之际,行人渴望借酒消愁,向牧童询问酒家的所在,牧童指向杏花深处的村庄,为全诗增添了一抹希望的色彩。这种希望与哀愁的交织,展现了生活中不经意的温暖与慰藉。
二、高翥的《清明日对酒》:生死感悟与豁达态度
南北山头墓冢连,清明祭扫各争妍。
纸钱飞舞作白蝶,泪血染就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坟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苦短须尽欢,一滴酒水何曾到九泉。
此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祭扫场景。南北山头墓冢林立,人们纷纷前来祭拜。纸钱化作白蝴蝶飞舞,象征生者对逝者的思念;泪血染就的红杜鹃则夸张地表达了内心的悲痛。诗人并未过度沉浸于哀伤,而是通过描绘墓冢的凄凉与家中儿女的欢笑,展现出生命的无常和生活的延续。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豁达的人生态度,倡导人们珍惜当下,及时行乐,不让生命留下遗憾。
三、黄庭坚的《清明》:自然生机与人生思考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觉愁。
雷动龙蛇惊天地,雨足草木润原野。
人们祭扫求神庇,士人焚死守公侯。
千载贤愚同归土,共守一片黄土丘。
此诗前四句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美景,桃李欢笑,生机勃勃;雷动龙蛇,唤醒万物;春雨滋润,草木生长。野田荒冢却引发了人们对生死的哀愁。诗人运用典故,对比了人们祭扫求神庇的世俗行为与高洁之士焚死守节的崇高精神,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最后两句感慨无论贤愚,历经千年,最终都归于尘土,展现了诗人超脱的心境和对自然的赞美。
四、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春日踏青与闲适生活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归家去,万株杨柳舞流莺。
此诗描绘了清明时节苏堤上热闹的春游景象。梨花盛开,春风拂面,正是踏青好时节,游子们纷纷出城寻春。日暮时分,游玩的人们散去,笙歌停歇,万株杨柳依然摇曳生姿,成为了流莺的舞台。整首诗充满了欢快闲适的氛围,展现了古人在清明时节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惬意。
五、白居易的《清明夜》:静谧月夜与情感思绪
清风习习好月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步回廊行复歇,遥闻弦管赏春花。
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清明之夜。微风轻拂,月色朦胧,诗人身处刺史家的庭院中,感受着月夜的静谧与美好。诗人独自在回廊中徘徊,时而停下来聆听远处的弦管之声,时而欣赏庭院中的春花。独步回廊的诗人或许在思念远方的亲人,或许在感慨时光流逝。“独”字体现了诗人的孤独情感,“遥闻”“赏”字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