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亲选儿童手表2i怎么连接wifi


本文经过李洪梅教授的授权,请勿未经允许转载。

最新数据显示,糖尿病已经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且在,由糖尿病引发的新发ESRD患者比例逐年上升,至2015年已占到了53.7%。与2000年相比,糖尿病患者中每年新增ESRD的患者人数已增加了近6倍,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状况,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发布了《糖尿病肾防治指南(2021年版)》,旨在传播最新的研究进展并为DKD的临床管理提供指导。我们有幸邀请到应急总医院内科的李洪梅教授对这份新版指南进行解读。

专家介绍

李洪梅 教授

应急总医院大内科及内科,医师、研究生导师。她还是医学会糖尿病学会营养学组的、医学会北京内分会等。李教授在学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贡献,参与了多项级、部级科研立项,并获得了多项奖项。她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

医脉通:李教授,您好!关于DKD的诊断,新版指南有哪些要点?

李洪梅 教授

关于DKD的诊断,新版指南主要依据持续存在的白蛋白尿和/或eGFR水平下降,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CKD来进行临床诊断。具体的诊断要点包括:排除干扰因素的情况下,至少两次UACR≥30mg/g或尿白蛋白率≥30mg/24h;eGFR<60ml/min/1.73m^2持续三个月以上;肾活检符合DKD的病理改变。

关于肾理改变的分级,指南推荐了使用2010年肾理协会制定的RPS分级,该分级根据肾脏的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及免疫荧光染色的改变进行评分,将肾小球损伤分为四级。

对于DKD的临床分期,指南建议在确诊DKD后应根据GFR及尿白蛋白水平来判断CKD分期,并评估DKD的风险和复查频率。DKD的诊断应包括病因、GFR分期和UACR分级。

医脉通:那么,对于DKD患者的血糖推荐目标是什么?

李洪梅 教授

指南推荐根据DKD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降糖目标。早期强化降糖可以延缓1型糖尿病和T2DM患者的尿白蛋白增加及肾功能下降。在制定血糖控制目标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预期寿命、合并症、并发症以及低血糖风险等因素。对于年轻、病程短、预期寿命长且低血糖风险低的患者,血糖控制应更为严格;反之,则应适当宽松。

医脉通:针对DKD的降糖物选择,临床应如何进行?

李洪梅 教授

指南推荐优先选择具有肾脏获益证据的降糖物。多项研究表明,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和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在选择降糖物时,T2DM合并DKD的患者应优先考虑这些物,并充分考虑患者的心肾功能情况和eGFR水平来调整物剂量。

关于DKD的监测和多学科协作诊疗,已确诊的DKD患者应根据eGFR和尿白蛋白水平确定对血肌酐、eGFR、UACR、血电解质等的监测频率,以评估疾病进展和指导治疗方案调整。DKD的治疗常常需要多个科室的协作,包括内代谢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并开展系统的DKD患者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

DKD的防治应强调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采用一体化综合管理。患者在确诊为T2DM时应进行UACR检测和eGFR评估,以早期发现DKD,之后每年至少筛查一次。李教授强调,无论血糖是否达标,一旦eGFR≥45ml/min/1.73m^2,均推荐使用具有肾脏获益证据的SGLT-2i类物。对于已确诊的DKD患者,多学科诊治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