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字的组词和拼音是什么


在传统命理学中,思维过程往往借助图像进行类比推理,这一点在任绥卿的《命理索隐》中有生动的描述。禄命之学中,存在一种特定的图像存在,其源于《易经》之理,变化则在于学者的应对。例如,某一特定的生辰,如辛卯、丁酉、丁卵、庚戌之时,天晴,天干辛为秋霜,丁为星辰,庚为月。生日在九月初旬,寒露未过,月光朦胧,星光尚明。此时正值夜黄昏时分,秋深夜静,寒霜下降,星月皎洁。这样的天象与地支的琼林、寺钟等元素相结合,形成一幅生动的图像。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类比推理,推断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未来走向。这就是传统命理思维的一种典型方式。

在实际的推命过程中,除了依赖图像进行推理外,是否还借助于其他概念化的规则,比如命造结构中的年、月、日地支相冲等规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图像在论命推理过程中的作用显然是不可忽视的。我们知道概念是从一般的、本质的和必然性的属性来把握对象的,它撇开了个别的非本质的和偶然的东西。然而传统思维重视整体性,认为那些所谓的个别的非本质的甚至是偶然性的东西也是整体的部分尚未能善加认识的东西不能随意割弃。因此传统思维用图像来联通感性和理性既保留了整体直观的形象又具有抽象的内涵。在进行类比推理时强调的是相似性、相关性只要相似或相关至于是否是个别的非本质的或偶然的它并不十分在乎。人们有时通过一些看似无关的东西表现出来的相似性、相关性发现了隐藏其内的深刻规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想到地球引力便是生动的例子。借助图像进行类比推理思维显得十分富有弹性概念虽然模糊但含义深远多暗示富情感给人无穷的回味余地。当然也不能否认或低估由于推理时概念的模糊性会出现一些似是而非十分牵强的结论。

传统思维的取象比类的方法实际上与汉字的特点紧密相连。汉字是语素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和意义的结。汉字的形体与语素的意义有着直接的联系表现出某种形象的特征即某种直观形象和一定意义内容的结合。在汉字的形成过程中象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等是古人总结的汉字基本的造字方法。其中象形、指事、会意等字的形体与语词的意义都是直接相关的。正因为汉字的形体与意义有联系在同一形体上其意义可以随着认知和经验的不断增加而得到相应的积累。比如金、木、水、火、土最初只是表现自然现象但在五行理论中它们代表了五种不同的状态、过程和性质。随着五行理论的发展它们也进一步发展出不同的性质的关系网络最后成了宇宙图式中的基本框架。这种意义方面不断积累的情况正是传统思维中象的运用也反映了传统思维中意象思维或形象思维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此不同西方的拼音文字则不具备这样的特点。拼音文字中的字母符号大体上表示的是音素只有通过语音的中介才与语义发生联系因此见形是不知义的。西方哲学家特别强调语言意义的界定强调概念的明确性和对应性。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就是要把意义命题化、标准化特别强调概念外延的确定性。在他们看来谬误都发生在意义不确定上。这促使西方不断地发展逻辑思考在抽象思维上走了一条与古代不同的道路。

由于传统抽象思维注重整体性不割裂思维对象而是在保留其直观形态的情况下加以概括凝炼;由于象的内涵随着经验的积累而不断丰富体悟成了传统思维模式中特有的认知方式。体悟是通过体会来领悟需要以自己身心活动的各种感受和了解为基础透过比喻、类比以及建立其他对应关系等途径去理解和把握外界事物。八字命理学的研究也是如此需要从中医等实践中体悟出结论一旦这种对应关系建立起来了就会豁然开朗领悟到这些象所蕴含的深刻意蕴。因此八字推命“易学难精”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体悟的认知方式的局限它束缚了人们之间的学术交流影响了学术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跟传统思维模式的整体性或系统性特点紧密相连因为取象不丢弃事物直观形象并反映其生动而丰富的内涵。这说明古代先哲注重辩证思维的角度而不是形式逻辑这跟古人重经验和实际效用有关。因为客观世界中有许多事物是相反相成的他们很早就发现了这一事实因此认为辩证思维更能反映和驾驭这类经验知识。《吕氏春秋》就举过这样的例子:金和锡都很软两种金属炼成合金后却很坚硬这就得出了跟常规推理相反的结论。辩证思维着眼于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强调思想反映事物内在的矛盾而形式逻辑则纯粹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反对思维的自相矛盾。的传统思维方式源远流长如同九曲黄河哺育了世世代代的儿女成为华夏形象思维中层出不穷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