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季节
阅读了多次诗词之后,人们往往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我们常常误解的那些诗,往往是中小学时期背得滚瓜烂熟的诗歌。
这并不是夸张的说法。从历季的诗词来看,错误率最高的题目之一是关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百人团中有91人答错。李绅的“锄禾日当午”和辛弃疾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诗句也让许多人头疼。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我们在学习古诗词时,往往认为只要背下这些流传千古的名句就可以了,因为从表面上看它们很容易理解。就像以前老师说的,我们背诗时可能没有深入思考。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一句名句,也遭遇了这样的情况。在诗词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杜甫的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述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秋天 C.冬天
当时场上有一位女选手,她从小跟随爷爷读书,站在这个舞台上,自然也是经过层层选拔的高手。对于这道题中的诗句,可能很多朋友觉得并不困难,毕竟这是小学二年级就学过的诗。杜甫的原诗《绝句四首·其三》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杜甫最经典的七绝之一。选手在看到这个题目后犹豫不决,可能是因为这首诗的季节问题,她真的没有仔细思考过。最后她选择了C,但实际上答案应该是A。从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来看,她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冬天,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这句诗的具体含义,我们在上学时可能都没有完全理解。
许多网友指出,只要会背前两句,就能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诗中前两句描写的是黄鹂在翠柳上鸣叫,为什么第三句又提到窗前有积雪呢?如果柳树已经长出新芽,那么应该不是春寒料峭的时候,积雪也应该早就融化了。所以杜甫这首诗的字面描述确实有些矛盾。
我曾经和朋友打趣说,这道题只有成都人不会错。因为这首诗就是在成都写的,“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西岭”指的是成都西南的岷山。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成都市区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远处的雪山。这里要注意的是,杜甫诗中的山并不是指现在成都的西岭雪山,西岭雪山是根据杜甫的这句诗后来命名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明白杜甫是在春天从窗户往外看,看到了远处终年积雪的高山。春天时雪山不化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说到这里,可能又有朋友要质疑:为什么诗圣要写得这么让人困惑呢?明明是在描写远景,却用了一个“含”字让人误以为是眼前的景象。其实这正是诗圣的高明之处。“含”这个字拉近了诗人与雪山的距离感这雪山就像一幅镶嵌在窗前的画一样生动逼真。同时诗圣的高明之处也体现在他将距离之远和时间之隔巧妙地拉近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这样的笔力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是无法写出来的。因此我们在读古诗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而要真正理解诗人的用心和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诗歌的美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