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表达的思想感情


前些日子与大三的表妹聊天,得知她近来饱受失眠之苦,头发也掉得不少。原来,她的同学们都在忙着实习、考研或准备出国留学,而她却对自己的未来一片迷茫,只能闲在家中度过暑假。她在朋友圈看到大家忙碌充实的生活,焦虑得连饭都吃不下。

当我询问她未来的职业规划时,她向我倾诉了许多想法:想去大公司工作,但又担心自己无法通过面试;想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却又对未知的未来感到不安。想法很美好,但当提到实际行动时,她却告诉我自己还没有开始准备简历,甚至连简历的格式也不清楚。这种情况让我想起了那句“想得很多,做得很少”,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很多人往往停留在想象中而不愿意付诸实践,因为想象既不需要花费力气,又能带来满足感,想象本身就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真正的行动往往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投入更多的资源、做出更大的牺牲,并且不一定能够成功。就在几天前,我看到一个论坛上的帖子,发帖者是一个刚满30岁的女性,她从大学毕业起就在一家小企业工作,多年来一直未能获得晋升的机会,公司内部员工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为了逃离这种不理想的状况,她决定考取注册会计师并寻求跳槽到大公司的机会。她开设了一个帖子来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进展,希望借助网友的监督来激励自己。

起初,帖子非常活跃,她每天都会更新自己的进展,网友们也会留言鼓励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新的帖子越来越少,最后甚至连续几个星期都没有再更新。后来,她在帖子中留下了一段话,表示放弃考取注册会计师的计划,原因是考试太难,即使考过了也不一定能进入心仪的公司,而且生活的现状或许还可以通过忍耐和适应来过得更好。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企业家在演讲中的话:“太多年轻人晚上想过千条路,早上起来依然走原路。”我们有许多想法和决心去改变,但最终缺乏执行力去实现这些想法。近年来我渐渐意识到,纠结情绪和犹豫不决是最浪费时间的事情。身边有个朋友想考研重回校园,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去考。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并产生各种疑虑:年纪大了、考试难度大、准备时间不足等等。这种长时间的纠结让她失去了信心并最终放弃了考研的计划。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思维反刍”,指的是过分沉溺于消极的思想中反过来强化负面情绪的过程。与其在纠结中浪费时间不如立刻行动起来做出决定并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常常陷入对未来的过度思导致焦虑和不安。然而我们可以尝试换一种思维方式把精力集中于当下解决眼前的问题。如果我们能积极行动即使在事情实际发生前也能调整方向规避风险。很多人认为必须等到完全想好了、准备好了才能去做一件事但实际上只是空想而没有行动往往会变成拖延和焦虑。当你觉得需要前进的时候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然后持续行动。有时候也可以在行动的同时进行思考。只要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后面的事情可能会变得顺利起来这就是正向反馈。在行动中做好准备准备好了机会就会如约而至。一位作家曾经说过:当你决定旅行的时候最难的一步已经迈出来了;如果你没有迈出这一步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有多么容易实现。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并坚持下去人生不需要那么多的犹豫和纠结。努力将梦想付诸实践脚踏实地地前行才是实现梦想的真正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