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甫吟的主要内容50字
刘世南的独特视角解读林则徐的七律《武侯庙观琴》
近日,邓云乡的《宣南秉烛谭》中的《诗人、词人、书家》篇章,引用了林则徐的七律《武侯庙观琴》,引起了我对这位历史名人的敬仰与对这首诗的深入研究。这首诗不仅是对两位英雄的敬仰和悼念,更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绝妙之作。
这首诗是林公在陕西藩台任上所作,诗中提到的武侯,即是诸葛亮。每句诗既描绘了人,又描述了琴,二者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首句中的“不废微时梁父吟”,揭示了诸葛亮从小就爱好音乐,而“梁父吟”是挽歌,歌辞悲凉慷慨。次句中的“答知音”,既表达了刘备与诸葛亮的深厚情谊,也暗喻了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相遇。
三、四句描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志向。其中的“三分筹策成亏理”,写的是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的隆中对,而“一片宫商澹泊心”,则通过宫商之音,表达了诸葛亮的淡泊明志。
五、六句则通过描述诸葛亮的军事行动和他志在兴复汉室的决心,展现了其伟大人格。“挥手鸿飞斜谷渺”写的是诸葛亮的军事指挥才能,“移情龙卧汉江深”则表达了他对汉室的深深忠诚。
七、八句将诸葛亮与南宋的文天祥相提并论,表达了他们对君主的深深忠诚和报答知遇之恩的决心。也展现了林则徐对这两位英雄的敬仰之情。
林则徐的这首诗,开头最难,但前两句就概括了全诗的主旨。他顺写诸葛亮的一生,字字写人又写琴,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技巧。三、四句和五、六句分别是两组对偶句,它们的句式不同,内容相互呼应,展现了诸葛亮的创业与失败。
我对林则徐的诗才非常钦佩。他的这首诗,无论是从内容还是艺术上,都充满了对两位英雄的敬仰和悼念的激情。这种激情的表达,完全依赖它的艺术魅力。
现在许多青年都喜欢写旧体诗,这是好事。但要写好旧体诗,必须熟读古人的名篇,才能知道如何表述思想感情,该用哪些字、词,句式如何变化,篇章如何结构。我时常被退休人员请去教诗,我发现他们只看不写,是无法真正学会诗的。就像香菱学诗一样,不仅要读,还要背,要实践。
谈到旧诗的前途,我既悲观又乐观。悲观的是,现在的青少年不可能再像古人那样背古书了,哪还能出大家和名家呢?但我乐观的是,有那么多人爱写旧诗,随着世事的日新月异,人的聪明才智也会变化无穷,一定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吟唱出时代的最强音。钱基博老先生曾说,有大众的通俗文化,就有精英的提高文化。的旧诗,是有旺盛的生命力的。我为何不乐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