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前一句是父母在,不远游。


“父母在,不远游”这句古老的箴言,出自《论语·里仁》,是孔子教导弟子们要孝顺父母、重视家庭的重要原则。它告诫我们,当父母健在时,子女应当留在他们身边,尽赡养和陪伴的责任,而不应轻易远离家乡去追求个人的发展或仕途。这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家庭伦理的极端重视,认为孝道是为人之本,是维系社会和谐的基础。

而“子欲养而亲不待”则是《论语》中另一则广为流传的训诫,出自《论语·先进》。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和生命无常的残酷。它意思是说,当子女想要奉养父母时,往往发现父母已经年迈体衰,甚至已经离世,失去了奉养的机会。这提醒我们,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及时行孝,不要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这两句话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深刻的道理:因为父母在世时就应该不远游,好好陪伴和孝顺他们,以免等到他们离去时,再想奉养却已经来不及,留下终身遗憾。这不仅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对现代人的一种重要启示,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家庭,珍惜亲情,及时履行孝道,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