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作业帮没有文科
其实,砍课这件事和出租车司机抱怨滴滴抢生意一样,都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观察。就拿去年纽约大学关停石油工程系来说,也没见有谁喊出“全球加油站倒闭潮”啊。总有人把院系的调整误解为世界的末日。不论是哲学系毕业生在烧烤摊撸串,还是生化博士在实验室盯试管,他们都在解决人生的终极问题:前者在探寻“我是谁”,后者在研究“试管是谁”。真正有价值的技能,不在于你的专业名称,而在于你是否能把《理想国》读成职场生存指南,把《史记》看作商业案例分析。
总有人悲观地说文科生毕业即失业,这话和“开书店必亏本”一样荒谬。我认识一位学考古的姑娘,她在游戏公司设计洛阳铲皮肤,日入过万;还有一位读社会学的兄弟,他通过分析广场舞大妈的消费习惯成为了咨询公司的红人。如今最火的直播带货者,简介里写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最近听说有人用AI写申论,结果被阅卷老师夸赞思想深刻。这件事向我们揭示了两个事实:其一,确实有一些文科作业需要与时俱进;其二,连AI都知道需要融入人文关怀。优秀的文科生应该像混入理科实验室的文青,既能运用大数据分析《》的饮食文化,也能将区块链讲得妙趣横生,如同武侠小说一般。
对于那些说文科无用的人,我建议他们去三里屯看看。那些估值过亿的潮牌,哪个不是将哲学语录印在T恤上热销?脱口秀演员把社会学理论编成段子,收入远比发表顶级论文来得丰厚。就连元宇宙炒房团,也会请艺术史专家来鉴定数字藏品的“古典韵味”。
不可否认的是,如今Python等技能受到热捧。但教培机构最牛的销售话术,依然出自心理学硕士之手。DeepSeek虽然能编写出严谨的代码,却未必能创作出让甲方拍案叫绝的广告语——这需要隔壁文学院助教的奇思妙想。
最后想说句实在话,如果某天人类真的不再需要文科,那人类或许已经生活在天堂或地狱之中了——因为只有在极端情境下,是否纠结于生存或消亡的问题才会被忽视。毕竟,机器人才是真正的无需求于人文关怀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