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吃不了香菜
在一个特殊的日子,的社交媒体上涌现出一个有趣的话题,被人们定为“我恨香菜日”。活动倡导者宣称:全球有超过10%的人口对香菜持有反感态度,他们的诉求简单而公平:希望在餐馆菜单上明确标注含有香菜的食物。
尽管从营养角度看,香菜是一种非常健康的蔬菜。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除此之外,香菜在国外传统医学中也被视为“食同源”的典型代表。香菜籽除了作为调味料,还被用作物,用于治疗消化问题、麻疹、、牙痛、关节疼痛等,甚至被认为具有防止食物中毒的效用。
这种独特的风味却引发了两极分化的评价——喜欢的人爱不释手,讨厌的人则深恶痛绝。这种差异使得网民创造了一个特别的节日——“我恨香菜日”。
为何同一种植物会引发如此对立的评价呢?一项研究在生物学期刊Genomics上发表,研究者调查了近3万名志愿者对香菜的口味评价,并检测了他们的基因。发现人们对香菜的与一个嗅觉基因OR6A2附近的核苷酸多样性有关。但这个基因的差异对于人们是否喜欢香菜的影响并不大,只能占到8.7%。这一发现虽然曾被媒体解读为“对香菜的由基因决定”,但实际上这是对科学上的误解。真正的原因是,人们对食物的更多地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我个人而言,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拒绝尝试香菜。受母亲的影响,我家从未种植过香菜,而我也从未尝过它的味道。长大后,与他人的共同就餐经历中偶尔遇到含有香菜的食物,出于礼貌或不想显得特立独行,我会勉为其难地尝试。我的感受是:它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吃,但也没有到喜欢的地步。至今,我对香菜的态度仍然是:如果被问到是否需要,我会选择不要;如果没有被特别询问,我也能接受含有香菜做调料的食物。
而对于另一种有特殊风味的蔬菜——鱼腥草,由于从小吃得多,我对其味道更容易接受。但随着年龄增长,了解到一些关于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后,我也逐渐减少了食用频率,再品尝时也不再觉得其味道具有强大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