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宝抱着还要哭


晓婷怀抱仅六个多月的儿子牛牛,累得几乎要喘不过气来。每当家里的小家伙哭泣时,奶奶总是立刻把他抱起,在家里的各个房间和阳台上悠闲地溜达,直到孩子的哭声渐渐平息。晓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试图与婆婆沟通,希望她能理解并改变这种做法。婆婆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

这个星期,婆婆回了老家,晓婷终于有机会尝试改变儿子的习惯。连续几个晚上,如果不被大人抱着活动,孩子就会哭闹不止。这不仅让夫妻俩熬到深夜,孩子的情绪波动大,睡眠不好,胃口也受到影响,短短几天就瘦了不少。

夫妻俩慌忙带着孩子去看医生。医生告诉他们,宝宝喜欢被抱着活动是一种天性,加上奶奶的纵容,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虽然需要纠正,但也不能立即停止,应该循序渐进。

听了医生的话,夫妻俩才明白原来儿子的习惯并非个人不良行为,而是需要逐渐帮助他改掉。他们也了解到一旦采用的方确,还会直接影响宝宝的身心健康。

据日本物理化学研究所的观察和监测,宝宝在“妈妈抱着”和“妈妈抱着来回走动”两种状态下的心率截然不同。当妈妈来回走动时,小家伙的心率会减慢,心跳间隔有所增加,情绪很快趋于平稳。类似的研究在猴子身上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动物和人类的一种天性。

那么,为什么宝宝们喜欢被抱着来回走动呢?除了因为身体不适需要改善外,还有以下原因:

一、还原环境:宝宝在妈妈的里时,有的包裹,一直处于漂浮、活动的状态。当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熟悉的环境发生改变,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应与不安。被抱着不停走动就像还原了环境,宝宝们自然会喜欢。

二、出于天性:不仅是动物,作为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类也有这种天性。母猫叼着幼崽行走时,小猫通常会表现得非常乖顺,这种行为抑制(PIBI)不仅是动物的天性,也是人类基因里的一种天性。

除此之外,宝宝面对高大的大人或周围看不清的环境时,“站得高、望得远”的渴求也是他们期望得到大人抱着的同时可以通过走动看到更全、更广的环境等。在理解和满足宝宝这些需求和天性的也需要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改掉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