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枣树不能种家里


枣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跨越了数千年的时间。早在古老的《诗经》中,就有关于枣树的记载。《诗·豳风·七月》流传下来的诗句描绘了一幅秋季的丰收景象:“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枣树在我国文化中还寓“早生贵子”的美好寓意。在往昔的北方农村,特别是山东地区,几乎每家每户的庭院里都可以看到枣树的身影,麦场里更是枣树成林。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这些传统的“土枣树”日渐稀少,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冬枣树。

关于土枣树逐渐不受欢迎的原因,细细探究,有多方面的因素。

1. 早期由于物质匮乏,枣子是当时人们可得的良好水果之一。如今,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冬季也能购买到各种新鲜的水果,枣子不再是稀缺之品。

2. 以前的农村,收完小麦和水稻后,麦场成为劳作的场所,也是老人孩子们枣树的地方。如今,麦场里的看枣老人和偷枣的孩子都不见了,这也成为了土枣树逐渐消失的时代背景。

关于冬枣与土枣的对比,冬枣因其果实个大、肉脆、核小且营养丰富而备受欢迎。更重要的是,冬枣树的挂果速度快,嫁接的树苗短短几年就能结出果实。相比之下,土枣树生长缓慢,难成材,需要长时间的等待才能有所收获。

说到枣木的应用,虽然它在农村有一定的用途,如用于制作弹弓架、镰刀把和马扎等,但在市场上的需求并不旺盛。尽管有“南有檀木,北有枣木”的说法,枣木被视为一种珍贵的木材,适合雕刻且做成的家具非常值得收藏。但它难以成材,阴干后易开裂的特性也限制了其应用。

地域性的枣文化已经形成。比如和田大枣、乐陵小枣等特定产区的枣子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普通老百姓吃枣,通常直接去市场购买即可。与此很多家庭更喜欢在院子里种植石榴树、柿子树或葡萄树等。值得一提的是,枣树上的一种虫子“枣结子”,掉在人身上蛰一下就会疼痛难忍,这也让人们对它产生了另一种印象。

时光流转三十年,农村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土枣树因难以成材而逐渐被新的品种所取代。不同于冬枣等嫁接的枣树三四年就能挂果的特点,土枣树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和耐心。各位朋友,若还有农村那种土枣树的图片,不妨晒出来一起回忆那段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