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德系车都爱烧机油?这到底是为啥呢?


关于“德系车都爱烧机油”的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但德系车(尤其是以奔驰、宝马、奥迪为代表的豪华品牌)发动机设计上确实存在一些可能导致机油消耗量相对偏高的特点。这主要源于它们对性能、驾驶体验和特定技术的追求。主要原因包括:

1. 高性能发动机设计: 德系豪华品牌常配备高功率、高转速的发动机,特别是自然吸气发动机。高转速运转时,活塞上下往复运动频率加快,活塞环与气缸壁之间的密封压力增大,磨损加剧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导致机油通过活塞环“窜”入燃烧室的量增多。

2. 干式油底壳(Dry Sump): 许多德系高性能车采用干式油底壳设计。相比传统的湿式油底壳,干式油底壳的机油油位更低,机油被直接收集在油底壳中,而不是被气缸壁上的油膜包裹。这种设计有利于在极限驾驶条件下(如高速、激烈驾驶)更好地润滑作功缸壁,但也可能因为油膜更薄、机油更容易被吸入燃烧室,导致机油消耗相对较高。同时,干式油底壳的机油泵通常位于发动机内部,对油品的清洁度和泵的密封性要求更高。

3. 涡轮增压技术: 涡轮增压能显著提升发动机动力,但涡轮增压器本身工作温度极高,且需要良好润滑。为了确保涡轮机的可靠运行,通常需要使用较高质量的机油,并且发动机设计上也要考虑涡轮区域的高温对机油的影响,这可能间接影响整体机油的消耗。

4. 活塞环设计: 为了追求高性能和高压缩比,一些德系发动机可能采用较窄的活塞环或特殊设计的活塞环(如“J”型环),以提高密封性和散热性。但在某些工况下,这种设计可能不如传统设计那么“宽容”,尤其是在机油品质不达标或发动机老化时,更容易出现漏气烧机油的情况。

5. 燃烧室设计和正时控制: 一些发动机的燃烧室设计或点火正时策略可能使得燃烧过程更充分,但也可能更容易将少量机油带入燃烧室。例如,为了减少冷启动时的磨损,可能会使用油蒸气再循环技术(PCV),如果系统工作不良,也可能增加烧机油的风险。

6. 制造工艺与装配精度: 虽然德系车通常制造精良,但在极端性能要求下,缸壁与活塞环之间的间隙需要平衡密封性和润滑性,这个“黄金间隙”的把握有时可能更容易导致微量机油消耗。

需要强调的是:

并非所有德系车都如此: 并非德系车都“爱烧机油”,许多德系家用车(如大众、斯柯达的部分车型)的机油消耗控制得相当好。

烧机油的量有标准: 行业标准允许一定范围内的机油消耗,通常以“每千公里消耗多少毫升”来衡量。轻微的机油消耗是正常的,但如果超出标准或机油消耗量过大,则需要检查维修。

正确使用机油很重要: 使用符合厂家要求的、质量等级高的机油,对于减少非正常机油消耗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德系车烧机油”与其说是德系车独有特性,不如说是部分德系高性能车为了追求极致性能所做出的设计选择和妥协之一。随着技术进步,现代德系车在控制机油消耗方面也在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