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寿衣剪一块下来
寿衣是一种跨越文化、跨越国界的服饰传统,不仅在,如日本的白无垢和西方的一些也有类似习俗。寿衣不仅仅是人去世后才穿的衣服,更是一种承载着文化和历史意义的服饰。
关于寿衣的起源,众说纷纭。春秋时期,人们对葬礼的重视让寿衣应运而生;秦汉时期的受背纱巾被认为是寿衣的雏形。而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在明末清初,清朝者推行易服剔发令时,为了怀念故土和坚持旧习俗,约定生变死不变,即在世时穿清朝服饰,去世时则穿明朝服饰。这一传统逐渐让明朝服饰演变成了寿衣的形式并沿用至今。
那么,寿衣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寿衣是根据尸体变化设计的长袍短褂样式,宽松,方便穿戴,能够遮盖住尸体变化。寿衣一般采用棉花制成,柔软透气,对遗体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寿衣上的颜色和图案也寓含深意。蓝色和黑色是常见色彩,前者寓意逝者的灵魂得到安宁,后者则象征庄重严肃。在某些地区,高寿老人去世被视为喜丧,穿红色寿衣寓意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受福气。白色则寓含纯洁之意。
寿衣上的扣子系法也有讲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和讲究。为了美观和方便,寿衣不采用扣子,而是采用内部贴粘或系带式固定。系带式应系成活扣,方便火葬时松开。部分地区因“扣走子孙”的谐音,会选择剪掉寿衣上的扣子。而保留扣子的地区则讲究扣子数目为双数,因为寿衣是给亡者穿的衣服。
寿衣不仅是服饰文化的诞生,更是人类对死亡认知的体现,对亡者的尊重和怀念。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是我们对生命和死亡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