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却验出阳性?别慌,这事儿听着挺玄乎,其实有讲究!


确实,很多人都有过类似“感冒了却验出新冠阳性”的困惑,感觉有些不搭调,甚至怀疑检测的准确性。其实,这并非什么“玄乎”的科学难题,而是由几种可能的情况造成的。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感冒和新冠病毒感染都属于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时会非常相似。常见的症状,如发烧、咳嗽、喉咙痛、流鼻涕、乏力等,可能由多种不同的病原体引起,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普通感冒病毒,当然也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当你出现这些感冒样症状时,确实存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即使你并没有接触过明确的风险人群或未去过中高风险地区。

其次,新冠病毒的检测,特别是抗原检测,具有一定的窗口期。感染初期,体内病毒载量可能尚未达到检测的阈值,抗原检测可能会出现阴性,但随后病毒载量上升,核酸检测(如PCR)可能已经显示阳性。反之,如果感染中期或后期,病毒载量很高,抗原检测通常比较敏感,能够及时呈现阳性结果。但由于症状是逐渐发展的,你可能感觉最难受的时候,病毒载量尚未足以让某些检测手段(比如早期或灵敏度稍低的抗原)完全显现。

再者,有些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非常轻微,可能只是感觉有点累、喉咙不太舒服,并不符合人们对典型“重感冒”的想象,因此会感到困惑:“我明明没怎么生病,怎么就阳了?”

最后,检测误差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尽管现代检测技术已相当成熟。但任何检测都存在一定的假阴性或假阳性风险。

所以,如果你感冒了,做了新冠检测呈阳性,不必过度惊慌。这很可能是病毒感染导致的,症状的轻重与是否检测阳性并不完全划等号。建议继续居家休息,多喝水,对症处理症状。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也提醒大家,即使没有明显症状,如果需要,进行检测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有助于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