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水里自己会生鱼
对于新挖的池塘在没有放鱼虾的情况下却出现鱼这一现象,我也曾深感好奇。几年前,爷爷在我家门前挖了一个池塘,原本是为了蓄水灌溉庄稼。这个池塘不算很大,水深大概有1.5米左右,平时鲜有人至,里面长满了各种水草。
去年夏天,池塘挖好的第三年,我竟然在池塘里捕到了一条重达四斤的大鲤鱼。后来和家人一起抽干池塘的水,竟然打捞起来近100斤的各类鱼,包括草鱼、鲤鱼、鲫鱼等。
这一现象引发了我的好奇和探索欲望。我开始猜测这些鱼究竟从何而来?是自然繁殖的结果,还是外界因素带来的呢?于是我向爷爷请教。爷爷笑着说,大自然的事情,很多都说不一定,各种现象都可能发生。他也给我解释了几种可能性。
一种可能是“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草籽指的是植物的种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鱼籽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即使在离开水的情况下,只要不在阳光下暴晒,就能在泥土里生存一段时间。有些鱼籽在合适的水源和温度条件下,短短几天就能孵化成小鱼苗。例如非洲的肺鱼,在旱季时会粘液把自己包裹起来,进入休眠状态,等待雨季来临时复苏。鱼的生命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壮得多,特别是鱼籽,这些鱼籽几乎都有外膜,膜中保存着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能够隔绝外界环境的影响,保证鱼籽不会因缺水而立即死亡。说不定在我们脚下的泥土里就有一些鱼籽,在遇到合适的环境时,就会孵化出小鱼苗。
另一种可能是池塘里的鱼是由其他动物带过来的。比如水鸟在捕食鱼类时,可能将鱼卵粘在身上,然后在下次捕食时投进池塘中。我们家的池塘里有很多水草,可能吸引了水鸟在此捕食,从而将鱼卵带入池塘。在池塘中游玩的家禽也可能将鱼卵带入新挖的池塘中。
还有一种可能是池塘里的鱼来自地下暗流、涵洞沟渠等。一些池塘水域下存在暗流,与地下水相通。在下雨时,达到一定水位后,一个池塘里的鱼虾可能会通过暗流游到另一个池塘里。我家池塘附近有一块水田,据说田里有鱼,可能我们的池塘里的鱼就是从那里游过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大水漫灌、等自然力量带来的。在雨季时,河水位上涨,一些位置低洼的地方就会有大水溢出,同时带着里面的鱼儿流向其他地方。或者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水面上产生,将水和鱼一起卷入空中,随着的移动,鱼被转移到其他地方。
还有一种可能是别人放进去的。虽然我们家没有放过鱼,但不确定别人是否放过。我们村里有些信佛的人会在初一十五买一些鱼苗放生。可能他们看我们家池塘没人管理,觉得比较安全就选择在那里放生。这种可能性也很大。这些原因都有可能是咱家鱼塘里鱼越来越多的原因。听了爷爷的解释让我对这个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大自然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同时也让我对探索自然产生了勇气和动力通过不断的了解探索让我们增长了一些科学生物知识还锻炼了我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让我们能从事物的表面发现背后的本质对于这一现象你还有其他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