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细胞壁没有活性


落果落花是果树生长中的常见现象,对果树自身而言,这一现象有助于减少营养消耗,维持其生长势头。但对于果农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它往往意味着产量减少。保花保果成为果树管理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果树落花落果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套路”呢?其实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优生优育”。为了更好地发育,果树会主动淘汰发育不良的和过多的花果,确保有限的养分可以供养更为优秀的花果。在这个过程中,果树通常会经历四次落果落花。

第一次是落花,主要掉落的是不完全花、畸形花等无法完成的花朵。第二次是生理落果,发生在谢花后的10-20天,此时虽然雌官正常,但由于不正常,导致胚和胚乳发育受限而脱落。第三次是中期落果,部分果实因胚和胚乳发育不正常,或者营养生长消耗过多养分而导致脱落。第四次是采前落果,果实因成熟、衰老而自然脱落。

落花落果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不良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水分、光照等。温度过高或过低、干旱或洪涝、光照不足都会导致果树的生长和活力下降,增加落花落果的可能性。树体激素失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素等激素在果树体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内源激素失调时,会引起严重的落果。营养供给不足也是导致落花落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果树的花芽分化、花蕾形成等需要大量营养物质,若供给不足会影响授粉,加重落花。病虫侵害也是导致落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更好地保果,我们需要重视促花工作,因为这是保果的前提。营养是关键,我们不能仅仅依赖调节剂来保果,还需要及时补充树体储备的营养。合理地控制负载也是非常重要的,避免过度保果导致果树大小年的发生。

了解果树落花落果的规律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保果工作。作为果农,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促进花芽分化、合理施肥、调节激素平衡、防治病虫害等,来减少落花落果的发生,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