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眼镜店不建议去散瞳


去医院就诊,有时我们会遇到近视、远视或散光的情况。当需要配眼镜时,验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医生有时会建议进行散瞳验光。网络上却有一些关于散瞳的负面说法,让人不禁产生疑虑。那么,散瞳究竟有没有危害呢?医生为何又推荐进行散瞳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我们的眼睛之所以能看清远近不同的景物,是因为睫状肌和晶状体在发挥着调节作用。在验光时,睫状肌的调节力可能会干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影响配镜的精确度。为了排除这种干扰,医生会使用物使睫状肌暂时麻痹,从而帮助获得更准确的验光结果。这种物会使瞳孔放大,因此被称为“散瞳”。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他们的睫状肌调节力较强,进行散瞳验光的必要性更高。对于成年人,初次验光配镜时,也建议进行散瞳。实际上,是否需要进行散瞳是根据一系列复杂的评估标准来决定的。即使在不需要散瞳的情况下进行了散瞳验光,也不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散瞳后,由于瞳孔的放大和睫状肌的麻痹,眼睛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怕光、看近处不清楚等。在散瞳后应该注意避光,并让眼睛充分休息,避免近距离用眼。这些症状通常是暂时的,过几天就能恢复正常。

有人认为散瞳后会出现不适症状,就认为散瞳有害健康。其实,这种观念和接种后的反应类似。接种后,身体会出现短暂的不适,但能够让内产生抗体,不能说危害健康。同样地,散瞳后的暂时不适并不代表散瞳有害。

那么,为什么有人坚称散瞳有危害呢?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对散瞳不够了解而导致的误会。例如,有人认为散瞳后近视度数越来越高是因为散瞳本身导致的,其实近视本身就有可能不断发展。也有可能是其他科室的医生对散瞳存在误解。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接受过正规教育的眼科医生是不会说散瞳有危害的。这一点也可以从正规的眼科医学期刊上得到证实。如果散瞳真的有害,相关研究结论一定会被发表到学术期刊上。

散瞳验光是帮助我们在配镜时获得更准确度数的一种手段。虽然散瞳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但这并不代表散瞳有害健康。我们应该相信专业医生的建议,并在需要时进行散瞳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