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杜少卿故事
从两个角度来看待杜少卿,他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一方面,他确实是一个让人痛心的败家子。在宗族中,他被视为不能守业的典型,屡次被长辈们当作反面教材教育子女。杜少卿的挥霍无度达到了极点,他从不考虑,一旦钱财耗尽,就只剩下变卖家中的田产来维持生计。
他慷慨大方,借钱给别人时从不吝啬,甚至会主动出钱让朋友们高兴。不论是谁找他借钱,他都会欣然答应,并告诉对方无需考虑还款。他的这种行为使得周围的人对他评价不一,有人称他为“痴傻呆子”,但也有人欣赏他的豪爽。
在朋友间,他的慷慨更为显著。他曾为一次戏班排名活动,邀请了整个南附近的戏班,进行比赛并最终评选出前十名,举办了盛大的颁奖仪式。这样的活动耗费巨大,但他却认为值得,因为他与朋友们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他整日与这些朋友混在一起,总是他请客,他的朋友圈子虽然广泛,但其中真正有才学的人却寥寥无几。
最终,这样的生活方式耗尽了他的家产。杜少卿落魄了,但他并未放弃生活。即使搬到南京,买下河边宅院时已所剩无几,他仍愿意为修建泰伯祠捐出三百两银子。对于他来说,似乎面子比生活更为重要。
然而杜少卿又是一个令人敬重的人。他极为注重孝道,对他父亲的朋友及家中的老管家都展现出深深的敬重与关怀。当娄太爷病重时,他不仅请名医救治,还亲自服侍汤,直到娄太爷去世后仍为其办理了隆重的丧葬事宜。这种对父亲的故人比亲儿子还要用心的敬重行为,实在值得人们敬重。
杜少卿对于名利看得很淡薄。有一次极佳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他却主动放弃了。尽管杜家曾有多位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但他却选择了与妻子过简单快乐的生活。在当时的社会中,读书考取功名被视作人生大事,但杜少卿却选择了自由快乐的生活道路,这同样值得人们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