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课为什么要穿鞋套


《回忆微机课上的鞋套时光》

引子

那些80、90后的童年回忆中,微机课上的鞋套规矩令人哭笑不得。曾几何时,我们即便是脚上套个塑料袋也要硬着头皮进入电脑教室。究竟老师为何坚持让学生穿鞋套呢?是因为静电、防尘,还是国人对“珍贵”设备的执着呢?回首往事,或许是因为小时候的科技确实珍贵无比。

正文

对于80后、90后来说,微机课的记忆总是与穿鞋密相连。每当上机课时,班上总会掀起一股鞋套,没有鞋套的同学甚至会用塑料袋凑合。这一幕既令人捧腹大笑,又让人怀旧不已。如今回顾,这背后其实折一个高科技刚入国门时代的缩影。

当年的电脑是何等的高贵冷艳,微机房如同禁地一般,无人敢轻易踏入。在80年代,一台IBM兼容机的价格接近一万四币,相当于普通工人十几年的收入。在那个时代,普通家庭可能连一台黑白电视都舍不得买,更不用说电脑了。学校里的那台价值十几万的机器,自然成了稀罕物。家长和老师视其如珍宝,要求我们穿上鞋套以示敬畏。

当时的电脑是高科技设备,对静电和灰尘确实敏感。鞋套成了我们必须遵守的规矩。我们必须承认,由于当时国内电脑普及率低,技术保护意识不够强,买了东西后总会加上一层保护套。从缝纫机、收音机、录像机到电视机,甚至真皮座椅,都享受过类似的待遇。这种加套的文化深入人心,总怕珍贵的东西稍微使用就会损坏。

学校的微机房也是校长们视察的窗口,哪个校长来了都要看看装备情况。微机房的清洁成为重中之重。学生们进入机房时,脚上的泥土和灰尘会影响教学环境。对于门槛较高的机房来说,校方自然要求学生穿鞋套以减少清洁压力。毕竟,在那个年代,专人保洁并不普遍,穿上鞋套或许就能减轻老师打扫的负担。

穿鞋套还被视为一种仪式感,让学生在上机课时心存敬畏,仿佛踏入一个神圣的领域。穿上鞋套的感觉就像进入实验室,更像是踏上科技殿堂。这种仪式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电脑不是闹着玩的,从而更加敬重和珍惜每一次电脑课。

微机房的鞋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防尘措施,更代表了人们对科技、对知识的崇敬。它仿佛是一道无形的门槛,跨过它,许多人开始接触科技的边界,甚至有了人生第一堂“未来课”。

回忆往昔,穿着鞋套上电脑课的感觉仿佛还历历在目。对于那台高贵的电脑心存敬畏,这是80、90后共同的回忆吧!那些鞋套里的日子,是我们与科技的初相遇,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