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为什么都用有赞订单


出品 | 财经

随着有赞可能退市前的最后一份财报的发布,业界对其表现给予了高度关注。

11月9日,港股上市的有赞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有赞在2021年1月1日至9月30日三个季度内实现营业收入11.76,同比下降9.88%。前三季度的经营亏损为7.59,较上年同期的3.56经营亏损有所扩大。归属母公司净亏损3.56,亏损同比扩大99.35%。

有赞方面对外重点宣传的是几个关键数字,例如在商家数量方面,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有赞新增付费商家数量为3.27万个,其中第三季度新增付费商家数量为1.37万个,同比增长6%。

在线上销售方面,有赞的鞋服商家私域触达粉丝总量达到1.5亿,会员用户数量同比增长超过60%,其中会员用户贡献的整体销售同比增长31%。而在复购方面,会员用户的年均复购次数达到5次,客单价同比增长68%,单个会员年贡献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35%。

日前,有赞已发布董事会公告,表明将按计划对有赞进行私有化,并对有赞科技的股权进行实物化分配,同时撤销有赞的上市公司地位。

结合8月底有赞曝出将有赞退市并用杭州的有赞科技重新上市的消息,由于创始人白鸦正在操作新的上市公司程序,可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有赞科技那边,因此未开三季报的分析师电话会。

外界关注的是,如果白鸦未来只是将商家解决方案和订阅服务打包进入有赞科技的池子里,那么这家新的有赞上市公司能否在业绩上表现良好从而推高股价?

作为一家第三方平台服务商,有赞目前拥有有赞微商城、有赞零售、有赞美业、有赞小程序等SaaS软件产品,能在微信、QQ、微博、快手、百度等各种渠道开店拓客,帮助商家开店、营销、管理客户及获取订单。

这次的财报中,SaaS及延伸的服务订阅收费、商家解决方案的交易服务费,以及其他类似自有商城的交易佣金等收入再次被分出。可以看出,和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巨头相比,有赞走出了另一条电商技术运营模式,也就是SaaS模式。

在初创时期,有赞“寄生”在阿里、京东和微信等各个生态之中,通过向商家提供后台管理、开店、货物管理及供应链线上管理等服务,收取商家的佣金,从而获得最终收入。曾几何时,有赞商城是微信、淘宝和京东开店商家的第三方选择之一。但在这次财报中,这些重点收入都出现了问题。

SaaS订阅解决方案一直是有赞最核心的业务。截止9月30日,这部分业务收入达到了7.37,占总收入的比例接近63%。不论有赞如何说明自己的用户数据正在增长,这一比例“十分稳定”的收入结构恰恰说明有赞的业务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尽管有赞新增付费商家数量实现了同比翻倍增长,截止9月底占整体新增商家比例达43%,但整体收入并未有显著增长。

人们不禁产生疑问,为何在有赞SaaS产品的新增付费商家数量翻倍增长的情况下,其占总收入的比例却基本不变?有赞方面给出的解释是云服务费用的减少。但在去年年报发出后,白鸦曾表示2021年将加大对有赞云服务的投入。这种企业战略与云服务费用的降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今年三季度有赞的营销费用创了新高也是一个问题。截止9月30日,有赞已经花费了6.87的市场和促销费用,这比去年同期的5.39增加了近30%。虽然有赞付费用户数量在增长,但新付费用户数量的增长背后是否有问题?跟SaaS纯软件不同,在商家解决方案方面,有赞更偏重于通过引流为商家带来销售收入,继而从中分成。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引流的效果正在减弱。一方面杭州有赞的运营主体因为不具备线上金融收款资质而停止相关业务;另一方面此前合作良好的流量渠道也开始出现问题。例如快手在有赞的业务中占据重要位置但现在双方的合作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摆脱渠道限制有赞也尝试接入多个新的流量平台但效果不佳。此外白鸦也试图通过收购电商直播购物平台爱逛来连接主播与商家两端进行商品推广和销售但并未能改变有赞的困境。从商家的流失率来看存量付费用户对有赞来说只是一个数据而已很多用户早已不把业务放在有赞的平台展开因此相关的收入也无法从这些用户身上获得这也间接说明了为什么有赞要比去年同期多花近三成的市场营销费用才能获得不到去年同期九成的收入的原因之一就是虽然能一时获取流量但当流量变大拥有流量的平台就会自己开店绕过有赞接触企业这使得有赞陷入一个死结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