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故事有哪些
孟子典故集锦
历史长河中,孟子的故事传颂千古,今撷取七则小故事,与大家共赏,关注!
故事一:孟母三迁
孟子年幼时,父早逝,孟母为使其成贤才,对其教育甚严。初居墓地旁,孟子仿效哭丧,孟母为防其染恶习,迁居市集。然孟子又效商贾叫卖,孟母再迁至杀猪宰羊之地。幸得孟子习礼,迁至学堂之侧,始定居。孟子日闻礼仪,月受,终成大器。
故事二:孟子受教
一日,孟子见妻于屋内蹲地,遂向母述妻无礼,请休之。孟母问明缘由,孟子言其蹲地不雅。孟母曰此乃孟子不察言观过,非妻之错。遂以《礼经》教之,使其知进退礼节。
故事三:断织喻学
孟子初习学问时颇有兴趣,久而生厌,常逃学。孟母知其废学,怒而断织机之线,告诫曰:布由线而织,断线难成布。学亦然,若半途而废何以成材?孟子感悟母亲,勤学不辍,终成儒学大师。
故事四:杀豚不欺子
昔日孟家于市集旁居,孟子见邻人杀猪甚惑,问母何故。孟母知其诚,虽家贫仍买肉以信其子。此举深示做人须诚实守信。
故事五:始作俑者
孟子与梁惠王论治道时提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告诫者应爱民如子,不可百姓如待。
故事六: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周游列国时,以兵士逃跑为例,讽喻梁惠王虽小败不以嘲笑大败者。虽逃五十步与百步者本质相同,皆不可轻视。此成语比喻对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行为进行嘲笑。
故事七:一曝十寒
孟子以奕秋教棋为例,告诫人们做事须持之以恒、专心致志。若学习或做事时断时续、无恒心,则难以成功。
以上七则小故事皆为孟子之典故,寓意深远、启人深思。望诸君读后能有所悟、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