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留痕迹的销毁动物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群山之间,我们时常目睹小猕猴误食被丢弃的旧口罩带子,这样的行为潜在地威胁着它们的生命安全。同样地,在英国的切姆斯福德,海鸥因缠绕口罩带子而遭受了一周的困扰,直到救援人员的干预才得以解脱。这揭示了废弃口罩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

专家解读废弃口罩对环境的影响:口罩的主要成分——聚丙烯,是一种难以降解的塑料。

口罩的结构并不简单。常见的医用外科口罩由三层组成,均以塑料为主要材料。正高级工程师郑洋解释道,这些口罩材料属于不可降解的塑料。若置于自然环境中,由于生物系统难以消化吸收,其降解时间可能长达数十年至数百年。

尽管口罩原料不含氯,相对其他塑料污染较低,不易产生二恶英,但其对环境的影响仍不可小觑。若长时间滞留于环境中,会造成深层次的环境问题。例如,动物可能误食口罩材料,引发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口罩分解产生的微塑料会吸附有毒物质,进入生物体后对健康构成威胁。

联合国环境署的专家陈源强调,微塑料进入内会对健康造成安全隐患。对于口罩的处置,我国有严格的规范。对于机构产生的废弃口罩,严格按照废物管理;而对于一般场所的废弃口罩,则需加强投放和收集设施的消杀工作,并作为“其他垃圾”进行收集转运。

直击现场:天津废弃口罩的处理过程

天津作为实例,展示了废弃口罩的处理流程。医院内部的口罩作为废物进行闭环处理,而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的口罩被视为“其他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但感染科提醒,即使没有症状的感染者,其佩戴的口罩也可能被病毒污染,因此建议将口罩放到统一回收点进行集中销毁处理。

天津市的生活垃圾处理厂采用高温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实现了无害化处理,还转化成了电能,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这表明,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废弃口罩不仅可以得到妥善处置,还能为环保出一份力。

新闻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