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之风古诗带拼音
今日来谈谈几组颇具趣味的形声字,我将其称为“四季之鸟语”。
(春鸟),发音如“春”(chūn),在古籍中常常指代某种鸟的名字。
据《康熙字典》所引《玉篇》解释,“春”字音齿旬切,与“春”同音,也即是某类鸟的称谓。
明末国子监生张自烈在其《正字通》中记载,该字其实是“鹑”字的讹字或异体字,意为“鹌鹑”。
(夏鸟),发音如“夏”(xià),亦是古书上常见之鸟名。
据《康熙字典》再引《玉篇》之语,“夏”字音乎马切,依旧是指某种鸟。张自烈在《正字通》中也提到这个字与另一字混淆的现象。
更为特别的是,《正字通》提及的这个“(复鸟)字”,其实指的是(复鸟)鶝,也被解释为戴胜鸟。
(秋鸟),发音为“秋”(qiū),同样在古籍中被用来指代鸟名。有时也写作“鹙”。
据《玉篇》所述,“秋鸟”是水鸟的一种,又称扶老。崔豹在《古今注》中描绘了其形象:秃秋或扶老,状如鹤而大,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描述相吻合。
再来说说(䳉)这个字,它发音为“东”(dōng),代表一种类似野鸭但体型较小的水鸟。
这个字又可读作“但”(dàn),与“鸩”同义。在传说中,(䳉)是一种毒鸟,其羽毛浸入酒中可致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