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梭阀用起来超方便,能自动导向,让液压系统更灵敏可靠!
一、截割部位结构概述
截割部位主要由截组件、悬臂段、截割减速器、截割电机等构成。如图1所示,截割减速器的两端法兰盘分别与电动机和悬臂段连接,而悬臂段中的传动轴通过花键和螺钉与截组件连接。电动机通过截割减速器及悬臂段中的传动轴,驱动截组件进行煤、岩的截割。截割部还通过销轴与截升降油缸及截回转台相连接,以实现其上下摆动和左右摆动。
二、装运部位结构解析
装运部位的作用是将截破碎的煤和岩石装运到配套的转运设备。它由装载部(铲板部)和运输部(第一运输机)两部分组成。装载部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主铲板、侧铲板、星轮驱动装置、弧形三齿星轮等。两台低速大转矩马达直接驱动两个弧形三齿星轮旋转,将截割下来的煤和岩石装运到第一运输机的机尾溜槽中。铲板通过耳座与铲板升降油缸连接,并可通过支点耳座与本体部连接;升降油缸可推动铲板上下摆动。星轮驱动装置的结构如图3所示,液压马达的输出轴带动旋转盘及弧形三齿星轮旋转。第一运输机位于机体中部,采用双链刮板式运输,其结构如图4所示。
三、本体部(机架)详细介绍
本体部由回转台、回转轴承、本体架等组成,采用整体箱形焊接结构,主要结构件为加厚钢板,其结构如图5所示。本体的右侧上部连接液压系统的泵站,左侧上部装有液压系统的操纵台。前面上部通过回转台和截割部升降油缸与截割部连接,回转台可在截割回转油缸的推动下绕回转轴承摆动。第一运输机从本体部中间穿过,通过铲板升降油缸和销轴连接铲板部及机尾。本体部的左、右侧下部通过高强度螺栓与左、右行走部履带架连接,后部则连接后支承部。
四、行走机构运行机制
行走机构如图6所示,主要由液压马达、行星减速器、驱动轮、履带、张紧轮、张紧油缸等组成。液压马达通过行星减速器及驱动轮带动履带实现行走。履带的松紧程度可通过张紧油缸推动张紧轮托架进行调节。张紧油缸为单作用形式,张紧轮伸出后靠卡板锁定,卡板的厚度可随意组合使用。液压马达、行星减速器均用高强度螺栓与履带架联接。左右履带架各采用多个高强度螺栓紧固在本体架的两侧。
五、后支撑的作用与结构
后支承的作用在于减少截割时机体的振动,提高工作稳定性并防止机体横向滑动。其结构如图7所示,在后支承架两边装有升降支承器,利用油缸实现支承。后支承架通过键和高强度螺栓与本体部相联。电控箱和泵站都固定在后支撑支架上。
六、液压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液压系统由油缸(包括截升降油缸、截回转油缸等)、马达(包括行走马达等)、泵站等组成。可以驱动机器的截上下左右摆动等。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由一台电动机驱动负载敏感式双联柱塞变量泵,泵输出的压力液体分别到六联阀和四联阀控制各部件的运转。六联阀的第一、二联控制行走马达的运转,第三至六联控制截升降等四组油缸的运作。四联阀控制第一运输机马达等部件的运转。系统还配备了喷雾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以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