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
临江仙·夜饮抒怀
【宋】苏轼
夜饮至醉方醒归,悄然夜色三更。
院童的鼾声犹如雷鸣。
尝试叩门却无人应,倚杖静听江声。
常叹此身非己有,何日忘却营营之事。
风静夜阑如縠纹平,余生欲随小舟逝去。
[注释]
⑴ 临江仙:此词牌名源于唐教坊曲,为六十字双调平韵格。
⑵ 东坡:位于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居黄州时游息之所。
⑶ 听江声:寓居临皋时,可闻长江涛声。
⑷ 营营:指追逐名利,内心躁急之状。
⑸ 夜阑:指夜深时。縠纹:形容水波细纹。
诗篇意蕴
夜晚饮酒后,诗人深感生活的清醒与醉态。在三更的夜色中归家,家童已酣睡不醒。叩门无应,唯有倚杖静听江水之声。诗人常常感慨,此身非己所有,何时能忘却世俗的纷扰。当夜静风平,江面如镜时,诗人仿佛看到了自己余生的归宿——随一叶小舟,飘然而去。
此诗上篇描绘了诗人酒后的归家情景,下篇则抒发了对人生的深沉思考。诗人以透彻的哲理思辨,表达了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与厌倦。他感叹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却又在静谧的大自然中找到了慰藉。
诗人的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他被这自然的美景深深陶醉。他想象自己能乘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其东西。这是他浪漫的遐想,也是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苏轼的性格中既有现实的一面,也有浪漫的一面。他在痛苦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他的诗篇中充满了对自由、对大自然的向往。而他的这种旷达情怀,也是他对世俗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渴望的体现。
心灵之语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不仅是苏轼的浪漫情怀,更是他的人生哲学。他以诗为媒,抒发内心的情感。他的诗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由的向往。
不论古往今来,优秀的诗人无数,但苏轼却是那少有的集现实与浪漫于一身的诗人。他的诗篇中既有失意之言,又有赏月之闲;既有风雅之骨,又有理性之达;既有悲欢离合之情,又有兴邦之志。
他的一生何解?或许只有那小舟、那江海、那余生才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