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睡觉前为什么


上次在九点钟之前入睡还是在上个月,因为感冒发烧,实在撑不住了。平日里工作繁忙,夜晚回家还需继续加班,常常夜深人静时仍埋头工作。周末本想补充睡眠,却不料生物钟错乱,难以入眠。如今黑眼圈逐渐加重,皮肤状况也日益下滑,怀念起儿时那种简单而规律的九点入睡时光。

记得有一天凌晨三点,我仍在奋战。第二天早晨,母亲询问我睡眠情况,我迷迷糊糊地回答说九点已睡。母亲显然不信,疑惑地问:“那你现在怎么还这么困?”我无奈地解释:“是早上九点。”

想起大学时的室友,常常熬夜至凌晨三四点,打游戏至天明,早上起不来便直接逃课。后来挂科众多被学校劝退,家里花费重金转校,但他依旧故我,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沉迷于游戏,学费生活费全用于游戏装备。看他朋友圈晒出的新装备,都不禁为他父母感到不值。

如今工作压力大,九点前入睡已成为奢望。每天加班至十点多,回家处理家务后,真正躺下已是深夜。羡慕那些能早睡的人,感觉每天都在透支身体,却不得不坚持。渴望调整作息,找回健康的生活节奏。

同事中有人天天熬夜至凌晨,自称年轻人就该拼搏。但上月体检结果显示身体状况堪忧,医生嘱咐需早睡早起。现在每晚九点,他准时熄灯休息,态度十分认真。

昨晚十点,我躺在刷手机,看到一篇关于早睡的文章,心想该调整作息了。却不料一刷手机便到了凌晨两点,今天上班疲惫不堪。看来早睡的旗帜又要倒下了,作息真是难以调整。

同事中有一对夫妇,四人退休金丰厚,他们却选择在家带孩子游玩,生活悠闲,每晚都能九点前入睡。

还有一个朋友,我们曾一起工作至深夜。但现在他注重健康,我们偶尔会提前下班,讨论早睡的好处。有时会一起去健身,聊聊生活、未来,他对待生活的态度让人轻松,似乎什么都可以交流。我们之间有分寸地把握交流尺度,相互支持,是彼此的好朋友。身体接触仅限于告别时的握手或鼓励时的轻拍肩膀。

我住在合租房,常被隔壁房间的游戏声吵醒。昨晚11点准备休息时,游戏声再次响起。本想提醒他小声些,却见他正专注打排位,只好戴上耳塞默默入睡。

妻子是护士,经常上夜班,早睡对她而言是奢望。每次她上完夜班回家,我都会帮她放松,用热毛巾敷脸缓解疲劳。她太累时,我就默默陪伴,为她煮碗热汤。看着她疲惫的样子,真心希望她能多休息,少熬夜。我们都渴望共同拥有健康的生活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