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设计院不带编制


十多年前,设计院作为事业单位时,福利待遇一度十分优厚,吸引了大批人才投身其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行业的发展,许多设计院纷纷转制为企业,员工失去了原有的编制身份,逐渐沦为合同工。近年来,受经济环境变化及地产行业不景气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少设计院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甚至不得不进行裁员。如今,注册职业资格制度的推行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许多设计院经历了多次裁员潮。

最近,陇南市交通规划设计院也传出了撤销事业编制的消息,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转制。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设计院,主要从事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线位等业务。令人惊讶的是,相关部门在后发现该设计院竟无任何经营项目资质,无法正常承接项目。近三年的经营利润均为负值,也不符合报批国有企业的条件。

关于聘用人员的安置问题,有关部门决定采取一次性经济补偿的方式。补偿金将按照聘用人员的工龄计算,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平均工资作为补偿。还将为每人提供为期六个月的择业期补助。这一决策对于那些即将退休的员工和刚毕业的学生影响不大,但对于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员工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重新进入社会择业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设计院从事业编改制成企业的情况并不罕见。如今,拥有事业编制的交通设计院已经为数不多。大多数规划性质的设计院都属于企业范畴。这家原本属于事业单位的设计院在成立十年间竟无任何资质,既没有设计资质也缺乏注册人员和技术人员。这不禁让人好奇,他们这些年到底在从事何种工作?

2022年对于设计院行业来说尤为艰难。员工们纷纷感到迷茫和焦虑,想要逃离这个行业。即便是在建筑设计院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行业中,也需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身心疲惫。长时间熬夜画图、通宵加班已经成为常态。在当下行业下行的背景下,得到的回报却越来越少。即使拥有精湛的技能和才华,许多员工也不敢轻易转行。对于未来,他们充满了迷茫和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