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孩容易脉络丛囊肿


胎儿脉络丛囊肿是在14至26周期间,胎儿脑室内部出现的异常囊性暗液区,具体表现为侧脑室中存在直径大于或等于3mm的囊肿样结构。这属于上皮性囊肿,是由于胎儿发育时期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发生异常所致。

这种情况在胎儿中较为常见。在产检时进行B超检查,约有1-2%的胎儿会出现脉络丛囊肿。这种囊肿其实是充满脑脊液的假性囊肿,在声像图上可以观察到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结节。大约95%以上的胎儿,其脉络丛内的疏松结构会在26周前逐渐被致密的结缔所取代。

大多数情况下,脉络丛囊肿并不会对脑部产生,也不会导致颅压增高。而且,大部分胎儿在过程中,脉络丛囊肿会自然消退,一般不会影响出生后的智力发育。尤其是当囊肿小于1cm时,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因为此时囊肿并没有临床病理意义。

胎儿双侧脉络丛囊肿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生理性囊肿大多可自行消失,而病理性囊肿则可能会逐渐增大,甚至持续到儿童期,有可能引发脑脊液梗阻。一旦发现胎儿有脉络丛囊肿,必须定期进行B超复查,以观察囊肿大小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胎儿脉络丛囊肿持续增大,可能存在染色体畸形风险,特别是18-三体综合征的风险会相应增加。据估计,约30%-50%的胎儿会出现这种综合征,可能与母亲高龄或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但如果是单一的脉络丛囊肿,不伴随其他系统异常,通常不会对胎儿的发育造成影响,也不会增加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对于这种情况,不必过度担心,但仍需密切关注胎儿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