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鱼为什么没有寄生虫
火的发现让人类祖先从“食生”走向“食熟”,但这并不妨碍现今人们对“生食”的热爱,特别是那些由各类海鲜制作而成的刺身,令人垂涎欲滴。为何制作刺身一定要选用海鲜,而非河鲜呢?为何海鱼可以生吃,而河鱼却不行?
说到吃生鱼片,人们总会联想到日料,但其实在我国,吃生鱼片的传统源远流长。相传在三国时期,广陵太守陈登就热爱生鱼片,但他所食用的生鱼片来自河鱼,因此体内积聚了大量寄生虫。尽管华佗医术高超,救回了他的性命,但他终究抵挡不住生鱼片的诱惑,再次食用后,因寄生虫而病发身亡。
那么,是否因为海鱼没有寄生虫,我们才能生吃呢?许多人可能都是这样认为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寄生虫不仅存在于淡水鱼身上,海水鱼同样也可能携带。无论是捕捞的还是养殖的海水鱼,都无法完全避免。海水鱼能够生吃,并非因为没有寄生虫,而是因为它们适应了高渗透压的海水环境。渗透压原理告诉我们,水分子会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渗透。海水的浓度与淡水截然不同,因此海洋生物与淡水生物的身体机能也有所不同,淡水生物无法在海水中存活。
这意味着海水鱼身上的寄生虫在内无法长期存活。有些海水寄生虫虽然能在内存活,但它们无法发育成熟。例如异尖线虫的第三期幼虫就是这样。虽然这些幼虫无法在体内发育成熟,但它们在体内毕竟让人难以安心。幸运的是,冷冻是杀灭它们的有效方法。对于上市的三文鱼,不同和地区都有相应的冷冻标准。这些标准确保三文鱼在零下18至25摄氏度的环境下冷冻48小时至一周,以杀灭不耐低异尖线虫等海水寄生虫。
相比之下,淡水鱼不宜生食。因为内的渗透压与淡水差异较小,淡水寄生虫一旦进入便能长期存活。以肝吸虫为例,它们可以在内寄生长达20年。不同于海水鱼,淡水鱼的冷冻并不能安全地杀灭寄生虫。因为吸虫类对低温冷冻有极强的耐受力,一旦解冻,它们便可以复苏。
那么,淡水鱼就不能吃了吗?其实并非如此。无论是海水寄生虫还是淡水寄生虫,加热都是杀灭它们的最佳方式。只要确保鱼类是熟的,就没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生鱼片虽美味,但健康更为重要,享受美食的也要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