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3000字左右
在阅读的开端
沉寂了整整十五年后,在受东方甄选的董宇辉老师所影响的引领下,一股阅读的冲动涌上心头。我被这种积极的力量所驱动,购买了一本书,并沉浸其中,一口气读完了。这恰恰证明了网络正能量的力量,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像我这样的人,让我们重新拾起书本,开始继续学习,追求进步。
《活着》的阅读感受
阅读这本书时,不少人都提到它苦涩的情感基调,开始我还不太相信,直到真正深入其中,我亦为此泪流满面。
初次为福贵的感到惋惜,看到他妻子家珍为这个曾经养尊处优的大屈身于求他回家的一幕时,我不禁感叹旧社会女性的传统美德和福贵对生活的愚昧。他无情的对待家珍,这位本应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女性,是勤劳善良的代表。
第二次为书中描述的福贵家业丧失、亲人离世的场景所触动。他被抓去当兵,回来后面对母亲的离世和女儿的聋哑,心中那份痛苦与无奈让我心如刀绞。
第三次则是面对儿子有庆的离世,那是家庭最后的希望啊!现代社会的我们无法想象为了救人而将人抽血至休克的情景,但小说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人为之动容。
书中后续的情节中,福贵的女儿凤霞、妻子家珍、女婿二喜以及外孙苦根的离世更是让我深感人生的无常与苦涩。
思考一: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逝去的人无法复生,而活着的人则需要日复一日地努力生存下去。只有呼吸还在,我们就得为了吃饭而动起来,得为了生存而奔波。这样的循环告诉我们活着本身就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思考二:人生中的起伏和命运的多变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有些人的人生较为顺遂,而有些人则充满了坎坷。但无论人生如何变化,最终都会像书中所说“化作雨水和泥土”,永久地躺在大地的怀抱中。社会的进步无法改变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