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挖坑为什么会有鱼
对农村低海拔地区的池塘出现鱼的现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据说只要在地里随便挖一个池塘,不用两三年的时间,池塘里便会自然而然出现鱼。这样的神奇现象,让人们在好奇心之余也产生了许多疑问。在古人看来,这或许是因为他们科学知识相对匮乏,对一些未知事物常常通过想象来解释。“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这句俗语流传至今。但水便能产生鱼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然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准确的。从草籽的角度来看,即使是在干燥的环境下,大多数植物的种子只有几个月到几年的寿命,远远达不到千年的程度。同样地,鱼籽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也很难长期存活。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鱼籽才有可能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活一年左右。即使是生命力极强的非洲鳉鱼,其鱼卵在干燥缺水环境下也只能存活两三年时间。
那么池塘里的鱼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科学分析后无非有以下三种原因。在大雨或发大水时,鱼可能会顺着水流进入池塘。尤其是鲫鱼这类喜欢顺流迁移的鱼类,在新挖的池塘里尤为常见。从鱼卵到成长为一条大鱼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其他鱼类或水鸟在迁移或觅食过程中,也可能将鱼卵带入池塘。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人和牛羊等动物也可能在无意之中成为鱼籽传播的媒介。如果池塘底部与泉眼相连,那么鱼卵或小鱼也可能随着水流进入池塘。
新挖的鱼塘出现鱼并不是因为土壤中存在存活了上万年的鱼籽。就像我童年时在山上的经历一样,即使在有泉水的环境下,由于缺少传播媒介,池塘里也不会自然产生鱼。“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有水便有鱼”的观念并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