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为什么是明太宗
公元1521年,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离世,其堂弟朱厚熜以藩王身份继位,成为嘉靖皇帝。这一转变令后人费解的是,嘉靖皇帝在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竟然将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的庙号由“明太宗”改为了“明成祖”。
随着正德皇帝的逝世,明朝皇位的继承问题成为了焦点。在明朝首辅杨廷和的引领下,根据《皇明祖训》“兄终弟及”的规定,朱厚熜得以登基。这一决策实现了明朝皇位世袭的乾坤大挪移,从明宪宗第三子、明孝宗朱祐樘一脉转移到了兴献王朱祐杬一脉。
朱厚熜登基后,为了突出其登基的合法性,产生了将父亲兴献王朱祐杬追封为皇帝的想法。这种想法在大臣们看来“离经叛道”,引发了一场关于父亲名分的大礼仪事件。经过长达三年的博弈,嘉靖皇帝最终追封母亲为皇后,将兴献王墓按照皇陵规格修建,也就是今天的明显陵。
大礼仪事件结束后,嘉靖皇帝开始掌握皇权。他在位初期励精图治,革除明武宗时期的弊政,使明朝国力焕然一新。嘉靖十七年,嘉靖皇帝面临一个问题:父亲虽被追封为皇帝,但牌位并未进入太庙供后世祭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嘉靖皇帝决定将父亲的牌位送入太庙。
太庙的牌位位置有限,要想让父亲的牌位进入太庙,就必须移除一个皇帝的牌位。最终,嘉靖皇帝决定将在位时间不到一年的明仁宗朱高炽的牌位移出太庙,同时将朱棣的谥号从明太宗改为明成祖,以巩固其皇权。
那么,为何嘉靖皇帝要将朱棣的庙号改为明成祖呢?这是因为朱棣是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功登基称帝,这一事件标志着明朝皇位传承从朱标一脉转向了燕王朱棣一脉。为了体现朱棣登基的合法性并巩固自己的皇权,嘉靖皇帝选择抬高朱棣在太庙中的地位。改庙号的背后反映了嘉靖皇帝不惜一切代价巩固自己帝位合法性、争取宗室支持的深层原因。由于嘉靖皇帝是以藩王身份登基的,他必须采取一系列手段稳固皇位并证明其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