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为什么不灭蒙古
瓦剌军在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境内)驻扎,以逸待劳。明军在六月初七,一路行进至该地,与瓦剌军形成对峙局面。瓦剌首领马哈木等率兵三万,依山抵抗,明军列阵以待,两军形成紧张对峙。随后,朱棣巧妙挑衅,瓦剌军如潮水般倾泻而下,向明军发起猛烈冲锋。
这场冲锋正中朱棣下怀,他迅速指挥安远侯柳升统领神机营开火,火器齐发,烟尘弥漫,瓦剌骑兵纷纷。明军乘势追击,瓦剌军虽顽强抵抗,退据山冈,但终难抵挡明军的进攻。战斗中,双方骑兵混战中,明军都指挥满都阵亡,战事一度胶着。
关键时刻,柳升的神机营再次发挥重要作用。明军火铳手在骑兵掩护下列阵前,与瓦剌骑兵展开激战,明军骑兵随后出击,双重打击下,瓦剌军终于溃退。虽然明军取得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甚至发生了皇太孙被包围的惊险一幕。战斗结束后,朱棣将忽兰忽失温改名为“杀胡镇”,并决定班师回朝。
此次战役使瓦剌元气大伤,很长时间内无力犯边。成祖的远征并未彻底解决问题。瓦剌被后,鞑靼势力逐渐抬头。从永乐七年到永乐,短短十五年间,明成祖六次北伐,其中五次亲自出征。明成祖为何在生命的最后十五年如此执着于亲征漠北?他清楚建文帝问题虽对他的皇位合法性构成挑战,但漠北问题才是真正威胁安全的大隐患。对于前者,他不惜一切手段;对于后者,他不惜劳师动众、亲自出征。然而遗憾的是,尽管取得一些胜利,却始终未能彻底解决漠北问题。土木堡之变可能是永乐帝最担心出现的局面。明成祖一生虽有过许多显赫的功绩,但在解决漠北问题上留下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