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为什么中途停下来
归家有期,团圆不远,踏上归途的人们纷纷准备启程回家过年。很多人对于乘坐火车的回忆中,总伴随着那熟悉的“哐当”声。然而现今,这熟悉的声响已经悄然消失,引发了人们的好奇:火车运行时的“哐当”声,究竟是如何消失的呢?
曾经的“哐当”声,如同岁月的印记,深深烙印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如今乘坐火车的旅客们,却已很少再听到这一声音。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失去了这一熟悉的声音呢?
过去的铁路采用的是轻型钢轨,每米的重量不超过50公斤。为了防止热胀冷缩的影响,这些钢轨通常被铺设成每段25米,并且接缝处存在大约3-5毫米的缝隙。当火车车轮经过这些缝隙时,便会发生碰撞,发出“哐当”的声响。
国铁南昌局鹰潭工务机械段的工程师们告诉我们:这些钢轨间的间隙限制了列车的最高速度,不能超过140Km/h。为了提速,必须解决钢轨间的缝隙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在于焊接技术。
在江西向塘钢轨焊接基地,工人们将一根根100米的“短轨”送入车间,经过除锈、焊接、打磨等15道精密工序后,五根“短轨”融合成一根长达500米的长钢轨。这些长钢轨通过运输车被送往高铁线路,铺设完毕后,再采用可移动焊接机对500米长的钢轨进行无缝焊接。
现在的焊接技术已经实现了钢轨的无缝连接。焊接后,两段钢轨的错位精度可以控制在0.2毫米以内,焊缝的坚硬度几乎与钢轨本身相同。这样的焊接工艺使得两段钢轨几乎成为一个整体,表面极度平滑,从而消除了火车运行时的“哐当”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高铁动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铁线路以及大部分普速线路开始采用重量超过每米50公斤的重型钢轨,取代了过去的轻型钢轨。这种先进的无缝焊接技术消除了钢轨间的缝隙,并经过精细打磨,形成了超长无缝钢轨,为列车的高速行驶提供了平稳的“跑道”。
那么,如何解决热胀冷缩的问题呢?在铺设无缝钢轨时,铁路建设者会根据当地的温差变化,选择适当的中间温度来铺设钢轨,以减少温差带来的热胀冷缩影响。铁路部门还使用高强度弹性扣件,将无缝钢轨紧紧锁定在轨枕上,确保其稳定性。铁路部门还会定期对钢轨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一旦发现无缝钢轨有变形迹象,便会立即采取措施,如锯断钢轨释放应力,并重新进行焊接,以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与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