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楼观后感800字
武汉绿地中心,这座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国内摩天大楼,其建设历程可谓一波三折。
在钢筋铁骨的都市丛林中,武汉绿地中心矗立在475米的高处,俯瞰整个武汉城。最近其处境却有些尴尬。承建方中建三局因业主绿地集团欠付工程进度款,导致资金无法正常周转,出催款单,全面停工。
武汉绿地中心,一个独特的身份,曾以武汉绿地636的身份跻身摩天大楼之列。其设计高度一度比第一高楼上海中心还高出4米,意欲争夺“第一高楼”的称号。因民航空安全问题,其最终高度被划定在475米。
武汉绿地中心的建设过程可谓是超高层建筑发展的一个缩影。过去十年,各大城市竞相推出摩天大楼计划,高度不断刷新。许多计划因成本高昂而未能实现。武汉绿地中心便是近年来国内摩天大楼“缩水”的样本。
在建设过程中,中建三局作为优质超高层施工方,承担了武汉绿地中心的施工总承包任务。因武汉绿地中心的建成时间不断延期,拉高了施工方的成本,使得施工方不愿再垫资。加之限高的和资金链的紧张,武汉绿地中心的建设进程遭遇了重重挑战。
对于绿地集团来说,大楼高度的缩水打乱了公司之前的计划,给公司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损失和品牌影响。原本计划入驻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因高度问题取消了入驻计划,改由绿地集团运营自有品牌酒店。已销售的“总裁公寓”等因高度变化也面临巨大尴尬。
武汉绿地中心采用的施工总承包模式也出一些问题,如工程体量大、分包多、协调难等。武汉的建筑项目施工中还会面临更为复杂的地理、气候等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武汉绿地中心建设进度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资金链问题。这并非个例,绿地集团在西安等地的摩天大楼也面临类似风险。随着房地产业融资环境的变化,超高层建筑的企业资金链风险也在增大。
从全球范围来看,正成为超高层建筑的超级大国。国内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数量超过全球的三分之一。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并非只有优越性和必要性,其技术复杂、投资巨大、日常管理运营成本高、环境压力大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许多雄心勃勃的摩天大楼计划最终未能落地,成为“烂尾”工程。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开始对超高层建筑高度进行控制。500米似乎成为了新的“红线”。许多原本规划建设高度超过500米甚至600米的摩天大楼纷纷下调高度到500米以下。超高层建筑开始降温,市场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对于要垫资到主体结构封顶的超高层项目,许多建设公司开始谨慎对待。